第185章 忠诚的考验(2/2)
下午,一个更直接的考验找上门来。
商人高建明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依旧是那股子熟稔的热络:“林老弟,晚上有空吗?听说江边新开了家私家菜馆,河鲜是一绝,环境也清静,一起去尝尝鲜?就咱们哥俩,聊聊天。”
我捏着电话,指尖微微发白。高建明是省内知名的企业家,名下产业涉及地产、建材等多个领域,与各级政府打交道颇深。他最早是通过其他关系结识周省长,后来因为我秘书的身份,对我也一直是称兄道弟,时不时约饭约茶,分寸拿捏得极好,既热情又不让人感到特别突兀。但我知道,他投资的每一个项目,几乎都与政策导向紧密相关,他结交的每一个人,都经过精密的利益计算。
在这个敏感的时刻,他这顿饭,目的绝不可能是“尝尝鲜”那么简单。他是想探听虚实?还是想重新评估我的价值?或者,是想通过我,在周省长离开前最后再争取点什么?
我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去,很可能落入他的某种算计,甚至可能被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不去,则可能被解读为“失势秘书的故作清高”,或者更糟,被认为失去了利用价值而被彻底抛弃,这也会影响到外界对周省长当前影响力的判断。
这是一种微妙的博弈。
我深吸一口气,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遗憾和忙碌:“高总,真不巧,今晚恐怕不行。省长这边有几个重要的讲话稿要赶,实在是脱不开身。您的好意我心领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随即响起高建明爽朗的笑声,仿佛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理解理解!林老弟是忙人,是大内总管嘛!那就下次,下次一定找机会聚聚。”
又寒暄了两句,我挂断电话,后背竟然渗出了一层细汗。这比写一篇大材料还要耗费心神。我清楚地知道,我拒绝的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个信号,一个可能通向另一种更快获取资源、更“灵活”处世的路径的诱惑。我选择了坚守目前的位置和职责,尽管这个位置正变得风雨飘摇。
下班后,我没有立刻回家,而是独自一人走在府前广场上。初冬的晚风带着凛冽的寒意,吹在脸上让人清醒。广场华灯初上,庄严的政府大楼在夜色中显得沉默而巍峨。
我想起刚才在走廊里碰到即将退休的调研员老钱,他拉着我的手,低声说了一句:“致远,路还长,一步一个脚印,走稳当些。”他那双看透世情的眼睛里,有关切,也有提醒。
我又想起妻子沈清薇,她昨晚忧心忡忡地问我:“致远,周省长要是真走了,你怎么办?”我当时没有回答。
此刻,站在空旷的广场上,面对这栋象征权力的庞大建筑,以及建筑里涌动的人心暗流,我再次问自己:林致远,你该怎么办?
追随周省长去人大,图个清闲安稳?还是另投门庭,寻求新的靠山?或者,像老钱说的,走稳当些,但“稳当”的路又在哪里?
我知道,孙耀明的试探、小周的提醒、高建明的邀约,都只是开始。真正的忠诚,考验的并非顺境时的追随,而是逆境中的选择。这不仅是对周省长的忠诚,更是对我自己内心那份最初信念的忠诚。
我抬起头,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迈步向家的方向走去。脚步有些沉重,但方向却在前行的过程中,变得清晰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