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199章 贫困县的名单

第199章 贫困县的名单(1/2)

目录

省委会议室的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混合着陈旧红木家具的漆味和高级卷烟的青雾。我作为周副省长的秘书,坐在靠墙的列席位上,飞快地记录着,耳朵却像雷达一样捕捉着每一位领导的发言。

“……综上所述,省里这次扶贫攻坚的重点,就是要聚焦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地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主持会议的刘省长声音洪亮,手指点着桌面上的名单,“这份名单,是经过多轮数据核查、实地调研确定的,基本反映了我们省贫困地区的现状。”

我的目光落在名单末尾,一个名叫“青云县”的地方赫然在列。人均年收入不足八百元,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村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通村公路硬化率全省垫底……一项项刺眼的数据,像一根根针,扎在我的心上。我知道这个地方,周省长曾多次在内部会议上提起,语气沉重。

“青云县的情况,大家都有所耳闻吧?”刘省长的目光扫过全场,“典型的‘老少边穷’占全了,革命老区,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去年一场山洪,更是雪上加霜。那里的群众,苦啊!”

会场里响起一片低沉的附和声。有人叹气,有人摇头,但更多的是事不关己的沉默。我注意到,当刘省长提到青云县时,坐在我对面的赵瑞龙,嘴角似乎微不可查地撇了一下,随即恢复了一贯的沉稳。他如今是邻市发改委的实权科长,风头正劲。

周汝信副省长清了清嗓子,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青云县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解决起来也必然困难重重。但正因为难,才更需要有魄力、有担当的干部去闯一闯,打开局面。我建议,这次干部调整,要重点考虑向像青云县这样的重点贫困地区倾斜,选派年轻力壮、有想法、肯吃苦的同志下去。”

我的心猛地一跳。周省长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我心湖,漾开层层涟漪。去基层,去最艰苦的地方……这个念头,在我跟随他下基层调研,看到那些破败的校舍、村民渴望的眼神时,就曾无数次闪过。

散会后,我跟着周省长回到办公室。他脱下外套,揉了揉眉心,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致远,都记录好了?”他问,声音里带着沙哑。

“都记好了,省长。”我恭敬地回答,将整理好的会议要点放在他桌上。

他点点头,目光落在窗外,似乎在看很远的地方。“青云县……那是块硬骨头啊。当年我在地区工作时,就去过几次,条件是真苦。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还是老样子。”

我沉默着,没有接话。我知道,领导此刻需要的不是一个附和者,而是一个倾听者。

他转过身,看着我,目光锐利:“刚才我在会上的话,你怎么看?”

我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我斟酌着词句:“省长,我认为您的意见非常正确。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关键的一公里。尤其是像青云县这样的地方,确实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敢闯敢干的干部。”

“哦?”周省长挑了挑眉,示意我继续说下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引用了一句古诗,“在机关里看报告、听汇报,终究是隔了一层。只有真正沉下去,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才能找到穷根,开出药方。”

周省长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但随即又凝重起来:“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下去容易,想要做出成绩,难如登天。那里的关系盘根错节,保守势力顽固,资源又极其匮乏。搞不好,就是泥牛入海,几年下来一事无成,反而耽误了前程。瑞龙他们市里几个条件好的县,最近也在空缺出位置……”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赵瑞龙正在积极活动,目标是某个经济强县的副县长位置。那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