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兵不血刃(2/2)
吴班的脸涨得通红,手按在刀柄上却没再说话。
他跟着刘备打了半辈子仗,可像这样把城池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摸得透透的打法,他还是头回见。
“卢强。“林默转头看向帐角一直静立的文士,“你带五百亲卫,护送潘先生去武陵。“他从袖中摸出个小铜瓶,“里面是火油引信,若守将不降......“
“末将明白。“卢强接过铜瓶,冲潘濬拱了拱手,“潘大人请。“
武陵城下。
潘濬站在土坡上,声音穿透晨雾:“城中的父老听着!某是武陵潘濬!孙权去年征了你们七成的稻子,今年又要抢你们的儿子去当壮丁——可刘使君治下的汉中,今年减免了三成租税!“他扯下外袍,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旧官服,“这是某当年在刘表麾下当从事时穿的衣裳!荆州本就是汉家的土地,该由汉家的军队来守!“
城墙上的守兵交头接耳。
前日刚传来陆逊在青冈谷大败的消息,此刻又见潘濬穿着旧汉官服,许多人眼眶都红了。
人群中突然有人喊:“潘从事当年带领咱们修过堤坝!“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最后整座城墙都响着“开城“的呼声。
尽管喊声不断,但是武陵守将却是让手下兵卒进行镇压,甚至还当街抓了不少人,这更是激起了民愤。
“潘大人,真的能让对面不战而降吗?”卢强有些不确定的看着潘濬问道。
“本官生于斯,长于斯,最是了解武陵人,不出几日,必让城门大开!”潘濬捋着胡子看着武陵城的城门,目光炯炯的说道。
果然,随着潘濬的话在城中越穿越烈,加之陆逊兵败的消息传来,武陵城守城副将王雄到底还是趁主将孙林不备之时,一刀将其毙命,刀刃上的血更是飞溅在城楼上的“吴“字旗上。
他扯下旗帜扔到潘濬马前,额头抵着地面:“潘大人!武陵八乡的百姓,都等着您开仓放粮!“
潘濬翻身下马,亲手扶他起来:“本官临来之时,已经接到令谕,开仓,先给老人孩子发粥。府库里的钱粮,一文一粟都要登记造册。“他转头对卢强道,“带医官去城外接流民,尤其是染了热症的——孟姑娘送来的药粉,可别省着用。“
几日后林默也赶到了武陵城,夜里武陵府衙的议事厅里点着十盏大烛。
林默站在荆州地图前,指尖划过柴桑的位置:“陆逊此番虽然被咱们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吴军主力还在。咱们现在占了武陵,就掐住了夷陵的脖子——“他猛地挥拳砸在地图上,“兵发柴桑!“
“参军!“卢强突然开口,“孙权派来的求和使,现在还在汉中呢!“卢强自然指的就是诸葛瑾了。
林默转身看向窗外的月光,影子在地图上投下一片暗:“和谈可以!“他的声音像浸了冰的刀,“但条件只有一个——还我长沙、江夏二郡,再补十年的粮草。“他摸出腰间的青铜铃轻轻一敲,清响传遍房间之内,“若他不肯......“他盯着地图上的建业,“那就让他尝尝,青冈谷的火,烧到建业城是什么滋味。“
后半夜,林默在府衙整理文书时,案头的烛火突然明灭不定。
他抬头,看见帐外的月光里,有个士兵抱着个破了口的瓷罐走过——罐里飘出淡淡酒香,是荆州人常喝的米酿。
他忽然想起,前世史书中关羽败走麦城时,曾望着江陵方向说“此城,某守了十年“。
此刻地图上的江陵二字,在烛火下泛着暖黄的光,像极了关将军的丹凤眼。
“明日,该去江陵了。“林默低声道,手指轻轻抚过地图上的“江陵“,“还得再给江东鼠辈一些压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