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毒雾初笼(2/2)
火把突然明灭了一下。
姜维的手顿住——这消息太重要,必须原样传给林默。
他听见自己喉结滚动的声音,在寂静的空地里格外清晰。
花藤的目光突然扫过来,他立刻低头拨弄商货,将刻着密文的蜂蜡块塞进蜀锦卷芯。
回程的路比来时更险。
姜维牵着马刚进密道,就听见头顶传来藤甲摩擦的声响。“有细作!“花藤的喝令惊飞一群夜枭,火把的光像毒蛇般游过来。
他反手给马臀一鞭,任马嘶叫着冲向前方,自己则钻进道旁的芦苇丛。
三重哨卡,他绕了两重。
第三重设在悬崖栈道前,火光里看得见藤甲兵的影子。
姜维的呼吸几乎要停滞——栈道被烧了,只剩半截焦木悬在悬崖边。
身后追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他摸出怀中的响箭,箭头蘸着磷粉。
咬开箭尾的蜡封,火星擦过引信的瞬间,他想起林默说的:“若遇绝境,这箭能召来千军。“
响箭划破雨幕的刹那,悬崖下传来金属摩擦的轻响。
苏锦攀着钩索跃上崖顶时,发绳早被雨水泡散,湿发贴在颈侧,长枪上还滴着血。“姜参军!“她甩过长枪,枪尾的红缨在雨里像团跳动的火,“抓住!“
藤甲兵的喊杀声近在咫尺。
姜维攥紧枪杆,苏锦的手臂绷得像弓弦,两人借着惯性荡向对面山崖。
枪尖擦过崖壁的火星里,他看见苏锦嘴角的血——不知是她的,还是敌人的。
“走!“苏锦踢开最后一个扑上来的藤甲兵,拽着他冲进芦苇荡。
二百精锐从江滩的芦苇荡里杀出,火把将夜色照得通红。
姜维回头望了眼滇池方向,密林中的火光已连成一片,像极了前世史书中“南中复叛“的记载——只是这一次,他们带着真相冲了出去。
成都董府的烛火熬到了第二更。
林默捏着姜维的密报,墨迹被雨水晕开,却依然能辨出“孙权““战马三千“几个字。
李福站在案前,手里捧着刚抄的官市令:“断盐令提前三日执行,越嶲、朱提的官市已备好药材和耕犁。“
“雅郎部的使者到了。“门房的声音从廊下飘进来。
雅郎的使者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怀里紧抱着个布包。
他跪下来时,布包掉在地上,露出半枚铜铃——正是林默让苏锦分发的“汉安“信符。“我祖父说,“少年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汉使给的药救了部落的孩子,铁犁翻地比牛快三倍...他愿做内应。“
林默将铜铃轻轻放进案头的木匣,匣里已经躺着六枚同样的铜铃——都是这连日来各部派来的暗使。
林默抬头,烛火在他眼底晃出细碎的光。
他转向陈三,“去告诉诸葛掌柜,让锦绣庄准备些特别的礼物——南中各族的服饰纹样,她最熟。“
雨势渐大时,林默推开窗。
风卷着雨丝扑进来,打湿了案上的泸水地图。
他望着地图上圈出的山崩旧道,手指轻轻划过“掘堤引洪“四个字。
远处,锦绣庄的灯笼还亮着,暖黄的光在雨幕里像颗未燃的星——那里,正有一匹匹蜀锦被染成各族图腾的颜色,等着随商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