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川流归海(1/2)
孤峰下的竹寨里,孟获正盯着火塘里噼啪作响的木柴。
昨夜他在峰顶看得真切——岩枭的短刀被苏锦的长枪挑飞时,刀身上还沾着吴国使臣的金漆;七十二寨的《请授印书》展开时,最上面“孟获“两个字的红手印,是他阿弟阿古按的——那小子上个月还说要跟着他砍汉军的脑袋,如今却被汉医救了高烧的娃,捧着药碗直掉眼泪。
“大酋长!“寨门守卫的吆喝惊得火塘里的火星四溅,“汉营的黑岩带着个木匣子来了,就他一个人!“
孟获抄起案上的青铜酒碗,指节捏得发白。
酒碗里还剩半盏苞谷酒,泛着浑浊的黄——这是他从前最爱的酒,可自从汉商带来清冽的高粱烧,寨里的老人们都说“还是汉人的酒顺口“。
他踉跄着冲到寨门前,正见黑岩立在青石板上,背后是翻涌的雾,身前是那方暗红檀木匣。
“汉营祭酒大人说,胜败已分,恩怨由你裁。“黑岩的声音像块磨得发亮的石头,“这匣子,您要收便收,要砸便砸。“
“砸?“孟获的酒碗“哐当“砸在地上,酒液溅湿了黑岩的皮靴,“你当我孟获是三岁小儿?“他转身要走,却听见帐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是阿娘,裹着汉商送的蓝布头巾,手里还攥着半块盐巴。
“儿啊。“老妇人的声音比山涧水还轻,“你还要打到几时?“她摸出怀里的盐巴,在掌心搓了搓,“汉官发的盐,细得像雪;修的水渠,把后山的泉水引到了灶前;连瘴疠都治好了——上个月阿古家娃烧得说胡话,汉医的药灌下去,半夜就能坐起来。“她颤巍巍捧起盐巴,“我们真是被征服的蛮夷,还是终于有了靠山?“
孟获的呼吸突然粗重起来。
他望着阿娘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晨露,那是她天没亮就去新渠边采草药留下的。
记忆里阿娘总在火塘边咳嗽,因为旧渠的水浑,熬的药总带着泥腥气;可上个月喝了汉医配的枇杷膏,咳嗽竟轻了大半。
他伸手接住阿娘掌心的盐,细白的颗粒扎得指尖生疼——这疼比当年被汉军箭簇刺中的疼,轻,却烫。
归心台的宴席摆开时,林默正握着块木片给各寨头人讲解。
木片上刻着翻车轮的纹路,是他照着后世龙骨水车改的,“这物事叫翻车,只需一人踩动踏板,水就能顺着木槽往高里流。“他话音未落,盘江寨的老酋长已经凑过来,布满老茧的手指摸过木片上的齿痕,“真能把山脚下的水引到坡顶的旱地?“
“能。“林默打了个响指,早候在台侧的工匠推着木架鱼贯而出。
那翻车比木片上的大了十倍,木槽里盛着清水,两个精壮汉子踩动踏板,水竟真的顺着槽道“哗哗“往上升,在半空中溅起细小的虹。
“神了!“清水寨的头人拍着大腿直笑,“我寨子里那片荒了三年的坡地,明儿就叫娃们来学这个!“
龙图腾始终坐在宴席最末。
他白发赤袍,腰间挂着的青铜铃铛随着动作轻响,此刻却连酒碗都没碰。
直到工匠收了翻车,他突然起身,抄起案上的皮鼓重重一击——鼓声震得酒盏摇晃,惊起数只山雀。
“山鹰折翼,非为风烈;金印不召,自落其穴。“他的歌声混着鼓点,带着南中特有的苍凉,“汉使啊,你可知这鼓点里藏着千年的咒?“
林默端起酒碗,碗里的酒液映着他含笑的眼:“我只知,这鼓点里藏着七十二寨的笑。“他举碗向龙图腾一敬,“天命若真有眼,当见民心如川流归海。“
龙图腾的手悬在鼓槌上,忽然笑了。
他的笑像裂开的老树皮,却带着几分释然:“好个川流归海。“说罢竟端起酒碗,仰头饮尽。
宴席散时,苏锦的长枪尖挑着片草叶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