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蜀汉:从救关羽开始一统天下 > 第102章 星火传江左

第102章 星火传江左(1/2)

目录

成都宫城的朝会已至尾声。

林默立在殿角,听着御史中丞王离的声音像片碎瓦砸在青石板上:“周穆不过东吴降将,使君竟以宾客之礼待在城南别院,每月供蜀锦滇茶,这与养敌何异?”他斑白的胡须随着话音颤动,袖中竹简在案几上磕出脆响。

刘备放下茶盏,指节在御案上轻叩两下。

“丞相以为,”刘备抬眼,看向一旁的诸葛亮轻声发问,“此人可信否?”

殿内三十余双眼睛齐齐的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面含笑意,轻轻闪动了几下羽扇:“陛下可知,孙权上月在武昌大宴群臣,席间说过什么?”

殿中静得能听见檐角铜铃的轻响。

诸葛亮还记得林默传回的密报:“权举酒谓诸将曰,蜀若纳周穆,必图我柴桑。”

“孙权最怕的,不是周穆投蜀,是天下人看他容不下忠良。”诸葛亮抬手指向殿外,晨雾里隐约能看见城南方向的飞檐,“若急授周穆高位,便坐实了‘蜀欲吞吴’的传言。如今以宾客礼待,倒像面镜子——照一照江左士族,看看他们的孙仲谋,连个柴桑校尉都容不下,何况这个校尉还是公瑾之子!”

王离的胡子又抖了抖,却没再说话。

刘备想了片刻,忽然笑出声:“丞相总说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原来这‘屈’字,是从人心上割的刀。”他挥了挥手,“便依丞相,且看这出戏如何唱。”

林默在廊下被邓芝截住。

这位蜀汉使者抱着一卷舆图,眼角的笑纹里还沾着朝露:“使君要的‘互市使团’,我已着人备了二十车蜀锦。不过——”他压低声音,“那十名细作,当真要扮成绣娘?”

林默瞥了眼不远处捧着茶盏经过的小宦官,拉着邓芝拐进偏殿。

殿内檀香混着晨雾钻进鼻腔。

“诸葛姑娘的锦绣庄新收了批绣娘,”他从袖中摸出块染着茜色的锦缎,经纬间隐约能看见暗纹,“用蜀锦织密信,是她想的法子。你且记着,使团到武昌后,第一日要去‘春月楼’——那是步骘族弟开的,楼里第三间雅座,梁上有个铜雀木雕。”

邓芝接过锦缎,指尖在暗纹上轻轻划过:“使君这是要把武昌的水搅浑。”

“不是搅浑,是要让他们自己看见水里的鱼。”林默望着殿外渐散的晨雾,“去告诉诸葛姑娘,这个月的蜀锦,给周将军送两匹月白的——他在柴桑穿惯了素甲,怕是不喜欢太艳的颜色。”

别院里,周穆正在廊下看仆役喂锦鲤。

红鳞在青石板的水洼里翻出银亮的光,他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梅瓣,忽然听见院外传来车辇声。

“周将军,诸葛姑娘的车到了。”管事哈着腰,身后跟着两个抬着锦箱的侍女。

周穆站起身,锦箱打开的刹那,茶香混着蜀锦特有的丝滑气息扑面而来。

最上面压着张素笺,墨迹未干:“君行未远,江左已有回音。”他指尖在“江左”二字上顿了顿,忽然想起三日前夜里,林默说的那句“等建业自己乱起来”。

“诸葛姑娘还说,”侍女福了福身,“这两匹月白锦是特意挑的,将军若觉得颜色素,她下月让人染些茜红的。”

周穆捏着素笺的手微微发颤。

他想起在柴桑时,母亲总说“吴地的锦太艳,不如蜀地的清”,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莫负本心”,想起那晚林默捡红灯时,眼底映着江面的光。

“替我谢过诸葛姑娘。”他将素笺小心收进甲囊,抬头时看见院外的梅枝在风里摇晃,“对了,这茶……”他揭开茶罐,滇茶的香气裹着暖意涌出来,“告诉她,比柴桑的茶甜。”

深夜,林默在密室里展开密报。

烛火跳了跳,将“张承私议周穆”“《柴桑歌》传唱士族”“步骘谏孙权”几行字映得忽明忽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