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风起夏口夜未眠(2/2)
一时间,江东各大豪门望族挥舞着金银,争相抢购,甚至不惜动用一切关系。
更有甚者,许多世家子弟竟主动上书,请求前往蜀地“学习织造之术”,实则是想提前去勘探未来的封地。
看着雪片般飞来的情报,林默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对周穆言道:“你看,利之所向,无坚不摧。父兄拦不住,君王,也一样拦不住。”
周穆深以为然,随即献上一策:“大人,如今张承将军虽与我等结盟,但名不正言不顺,恐难长久。穆有一计,可借张承将军之名,在夏口设立一处‘江防协议所’。名义上,此所仍归东吴建制,但其军械由我汉中武库提供,粮草由我南中源源不断输送。如此一来,夏口便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半独立防区,进可威慑襄阳,退可拱卫荆南,实乃一石二鸟之计!”
“好!”林默拍案叫绝,当即亲笔拟定《协防章程》七条。
章程中特别注明:蜀汉“不设蜀官、不改吴帜、不征吴税”,一切只为“共御魏寇,守江如守家”。
这份章程,给足了张承和江东主战派的面子,又将夏口的实际控制权牢牢掌握在了手中。
就在此时,南中传来苏锦的紧急传讯。
黑岩已率领“山巡营”三百精锐骑兵,伪装成盐商护卫,悄然潜入了牂牁郡北部,随时可以北上,接应夏口方向可能出现的突围部队。
林默看完传讯,目光在地图上飞速游走,最终定格在乌江渡口的一处险要之地。
他立刻提笔下令:“命黑岩改道,潜伏于乌江渡口西侧密林三日。若见‘火鸦三飞’之信号,即刻动手,不惜一切代价,焚毁魏国设在此处的细作联络站!”
这个联络站是魏国安插在吴蜀之间的一颗毒牙,近来活动愈发频繁,专司收买吴国将领,挑拨离间。
林默忍了它很久,现在,到了拔掉它的时候了。
夜色深沉,成都的夜空繁星点点,建业却是乌云压城。
又一封加急奏报送抵林默案头。
孙权在朝堂之上雷霆震怒,痛斥张承“拥兵自重,擅调兵马”,措辞之严厉,前所未有,更下达死命令,令其即日孤身返回建业述职,否则便以叛逆论处。
而作为吴国大都督的陆逊,却再一次上书称病,拒不在这份将令上副署。
林默看着奏报,他放下笔,吹熄了案头的灯火,只留下一盏角落的烛台。
在摇曳的光影中,他召来周穆,将一份刚刚写就的密函交到他手中。
“明日,你以此函为蓝本,写一封‘致江东诸将书’,用张承的名义,传遍江东。记住,”林默的声音在昏暗中显得格外冰冷,“不必劝降,更不必许诺高官厚禄。你只需问他们一句话——若曹魏铁蹄踏破建业,尔等高堂妻儿,可还有活路?”
周穆接过密函,只看了一眼,便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这一问,看似平淡,却比千军万马的冲锋陷阵还要诛心!
烛火猛地一跳,一阵穿堂风灌入室内,带着刺骨的凉意。
夏口前线尚且一片沉寂,可所有人都知道,一场看不见刀光剑影的战争,已经让整个东吴的根基,从内部开始崩裂。
建业的夜,比夏口更冷。
陆逊府邸的书房内,一灯如豆,映着满室沉重的暗影。
他手中捏着一张刚从夏口传来的密报,纸上并非军情,而是周穆拟好的那封《致江东诸将书》的抄录。
窗外,风声鹤唳,仿佛是北岸魏军的铁蹄声,又像是江南士族们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
陆逊闭上眼,那一句“尔等妻儿可有活路”,如同一根烧红的铁针,狠狠刺入了他的心口。
他忽然感到一阵剧烈的晕眩,胸口的气血翻涌不休,喉头一甜,竟是再也压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