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火信飞建业(2/2)
“蜀锦有什么稀奇。“孙权漫不经心挥了挥手。
但当妃嫔展开那匹月白色锦缎时,他突然直起了身子——阳光透过窗棂斜照过来,锦缎的经纬间竟浮现出一行血字:“共守江表,诛卖国者“。
“反了!“孙权拍案而起,蜜橘滚落在地,汁水溅在锦缎上,像新添的血痕。
他抓起金错刀指向小福子:“这锦缎谁进的?锦绣庄的人呢?“
“回陛下,锦绣庄的管事说这是...是给皇后娘娘的生辰贺礼。“小福子额头抵着青砖,“还有...还有江陵传来急报,周穆在仓门前立誓,说要联合林默'清君侧',还...还有祭酒的血书为证。“
孙权的金错刀“当啷“掉在地上。
他踉跄两步扶住龙案,目光扫过锦缎上的血字,又想起昨日吕岱密报里说江陵百姓传童谣“吴主卖江夏“,只觉喉头腥甜。“搜!“他抓起锦缎狠狠摔在地上,“把周氏族人全抓起来!还有那什么锦绣庄,封了!“
消息传到江陵时,孙奂正对着案上的酒坛发呆。
他是孙权的侄子,本该在柴桑守水军,却被派来监视周穆。
此刻他手里攥着从建业来的密信,指节发白——周氏一门三十余口被关进大牢,连八岁的小孙子都没放过。
“将军!“亲兵撞开帐门,“林祭酒派人来了!“
林默的信使是个裹着斗笠的少年,掀开斗笠露出张清瘦的脸:“孙将军可听过'欲擒故纵'?“他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我家大人说,您若现在起兵,便是真叛;您若忍耐,才是大义。“
孙奂猛地灌了口酒,酒液顺着下巴滴在信上:“大义?我叔父连族人都杀,谈什么大义!“
“将军可知,孙权为何急着抓周氏?“少年指了指窗外的江水,“因为周氏管着江陵的粮道,陆家管着铁铺,顾家管着船坞——这些人若心向吴,陛下何惧?可昨夜仓门前的百姓,连老妇都喊'不卖国',陛下怕了。“他把竹简推过去,“大人说,您可上表'请代叔父巡江防',借机掌了水军调度权。到那时...将军想护谁,护不了?“
孙奂盯着竹简上的字,突然笑了:“好个林祭酒,把我当刀使。“他拿起笔,写下“臣愿以身试君心,不负吴室百年“几个字,墨迹未干就封进了加急文书。
当夜,林默登上江陵城楼。
江风卷着湿气扑在脸上,他望着南中方向,只见三团火光刺破夜幕——那是黑岩的人得令,烧了魏国最后一处鄱阳谍站。
周穆捧着个漆盒走上楼来,盒里躺着封未署名的信:“大人,这要是三日后建业无变...“
“便烧了它。“林默摸了摸信上的印泥,那是照着孙权笔迹伪造的手令,“内容自会传遍江东——'尽诛周氏,以绝后患'。“他望着江对岸忽明忽暗的灯火,声音轻得像叹息,“孙权以为抓了周氏就能镇住人心,却不知他每杀一人,就多一分怨气。我不动一兵,却要让他亲手逼反自己的将军!“
浪拍城基的声音传来,像战鼓在江底闷响。
林默转身时,看见西市方向有火光晃动,隐约听见童谣声飘过来:“吴主卖江夏,将军守孤城;谁是真忠臣?城外来客留...“
晨雾未散时,江陵西市的茶棚里,卖炊饼的王二婶正把最后半块炊饼塞进孙子嘴里。
她指着街角飘着的半幅白幡,对邻座的老秀才说:“您说这童谣...莫不是要变天?“老秀才刚要开口,就见几个百姓捧着残页跑过来:“快看!顾家船坞的管事说,夏口真被扣了!“
茶棚里的议论声渐渐大起来,混着晨雾漫过青石板路,往城门方向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