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一诏裂天(1/2)
建业宫城的晨钟撞破雾色时,张承的朝靴已在青石板上叩出细密的汗渍。
他攥着半卷泛黄的绢帛,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那是三日前潜入内府密室的死士用性命换来的“通魏密约”副本,绢帛边缘还沾着暗红的血渍,混着内府特有的沉水香。
“启禀陛下!”张承的声音撞碎了早朝的肃穆,金殿穹顶的飞檐兽首在晨光中泛着冷光,“臣有密事启奏!”
孙权正端着茶盏的手一顿,青瓷盏底与案几相碰,发出清脆的裂响。
他抬眼时,龙袍金线在烛火下泛着森然的光:“张公年逾五旬,何时学得小儿撒泼?”
张承扑通跪伏,额头重重磕在阶前:“此非臣之泼,乃吴之危!”他抖开绢帛,“通魏密约在此!内府印泥与陛下三月前赐步骘的‘安吴’印同源,江夏城防图、粮草册皆在其中——陛下可知,这密约里写着‘献江夏以换徐州’?”
殿中霎时死寂。
御史大夫陆凯的朝珠“哗啦”坠地,太常卿孙邵的茶盏“当啷”滚到张承脚边。
步骘站在文臣首列,嘴角抽了抽,却垂眼盯着自己的靴尖。
孙权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记得那方“安吴”印,是步骘平定交州后特赐的,印钮雕着腾云的玄鸟,此刻仿佛有爪子在挠他心口。
“荒谬!”他拍案而起,龙袍下摆扫落案上的竹简,“内府守卫森严,密约从何而来?分明是蜀汉细作构陷!”
“构陷?”张承抬起头,眼角血丝迸裂,“陛下若无愧,何惧彻查内府?若江夏未售,何惧将密约公示百姓?”他突然扯下腰间玉珏,“臣以张氏百年忠名立誓,此约若假,臣愿受车裂之刑!”
“拖下去!”孙权的声音像淬了冰的刀,“交廷尉严加拷问!”
两名带刀武士冲上来,铁戟抵住张承后背。
张承被拖到殿门时突然回头,白发在风里乱舞:“陛下可知,昨夜江夏百姓已自发在城门口设了‘卖国碑’?今日晨起,建业学宫有学子当街焚衣——他们说,不穿吴服,不祀卖国之君!”
殿门在张承的喊声中轰然闭合。
孙权望着空荡荡的丹墀,喉间泛起腥甜。
他抓起案上的青瓷盏狠狠砸向廊柱,碎片飞溅,擦过陆凯的耳垂。
“都哑巴了?”他扫视满朝文武,“无人信孤?”
文臣们纷纷低头,朝服褶皱里渗出冷汗。
只有孙邵颤巍巍上前:“陛下,依臣之见……不妨令廷尉彻查内府……”
“彻查?”孙权冷笑,“内府查一遍,要多少时日?等查完,蜀汉的谣言早传遍七郡!”他甩袖走向后殿,靴子碾过地上的竹简,“退朝!”
此时的江陵城,林默正蹲在密宅的青石板上。
诸葛琳琅的飞鸽落入院中,脚环上的竹筒还带着晨露。
他抽出薄如蝉翼的绢帛,烛火映得眉眼忽明忽暗——“黄门令藏密约于周瑜祠香炉底,士族私阅;学子焚衣,百姓汹汹”。
“好。”他指尖摩挲着绢帛边缘,“该放第二把火了。”
案头的狼毫笔浸在朱砂里,他提笔在笺上写“准放‘血盟檄文’,凡拒通敌者,皆为汉友”,墨迹未干便按了火漆印。
他转头对暗处道:“传下去,让商队今夜就把檄文混在蜀锦里运过长江。”
“诺。”黑影闪了闪,消失在梁间。
林默起身推开木窗,江风卷着湿气扑进来。
他望着对岸忽明忽暗的灯火,忽然轻笑:“孙权要面子,百姓要里子,这檄文,就是撕开面子的刀。”
千里外的江夏,孙奂在帅帐里攥着林默的密信,指节发白。
信上“今若反,是为私仇;今若忍,是为大义”几个字被他反复摩挲,几乎要磨穿绢帛。
帐外传来族弟被押解的哭嚎,他握紧腰间的虎符,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