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谁在算谁(1/2)
诸葛琳琅的指尖在布纹上轻轻一叩,阿巧刚要端来温水,她却突然抬手止住:“取碱水。”话音未落,她已抄起案头铜盆,往其中撒了把白花花的碱面。
布帛浸入碱水的瞬间,腐臭味混着碱的涩味腾起,阿巧被呛得直揉眼睛。
诸葛琳琅却凑得更近,看着水面上渐渐晕开的墨痕——那些藏在经纬线里的暗纹,原是用米汤写的密信,遇碱才显形。
“鹰扬军配火油,图阳平,三月内动。”她轻声念出第一行,指尖微颤。
第二行小字更让她呼吸一滞:“账本第七页,红笔勾货,实为行军日程。”
后堂的门被推开时,林默正掀帘而入。
他穿着青布襕衫,腰间却别着柄玉首短刀——这是他作为军师祭酒的习惯,案头笔墨,腰间兵戈。
“琳娘。”他声音沉得像山涧潭水,目光已扫过她手中的布帛,“赵直的信?”
诸葛琳琅将布帛递过去,碱水在他掌心洇出淡痕:“他用粪车运出密信,寻常细作嫌脏不敢碰,倒成了最好的掩护。”她顿了顿,又从柜中取出一本账本,封皮染着暗黄的渍——正是赵直伪造的商账簿,“第七页红笔勾的‘蜀锦三十匹,运往并州’。”
林默接过账本的手突然收紧。
并州?
他前世读《魏书·食货志》时记得,并州苦寒,素无锦市,往年蜀汉商队至多送五匹锦做礼。
“三十匹...”他指尖划过红勾日期,每月初七——正是魏军边军换防的惯例。
“换防日调兵,借火油破关。”他突然抓起案上竹笔,在空白绢帛上唰唰画图,“阳平关地势高,火油需仰攻;但白水驿河道平缓,若魏军从那里运油船,七日内可绕到关后。”笔锋一顿,墨点在绢帛上晕开,“好个司马懿,借换防之名藏兵力,等的就是我们放松警惕。”
窗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李二的声音在外头喊:“军师!长安急报!”
林默掀帘的动作带翻了茶盏,滚烫的茶水溅在他手背上,他却像没知觉似的接过竹筒。
竹片上的血字刺得他瞳孔微缩——朱提被捕,东市悬首,手中残瓦是蜀军旧部信物。
“朱提...”他攥紧竹片,指节发白。
那是三年前在汉中收的兵,原是个只会抡斧头的木匠,后来跟着学传信,总说“等天下定了,要回成都给小女儿打张花床”。
“他是蜀人。”林默突然低笑,笑声里带着刺骨的凉,“贾逵以为杀了细作立威,却不知朱提的命,本就是要换这三个字的。”他转向诸葛琳琅,“去账房取五十金,送朱提家眷回南郡——就说他给女儿的花床,我让人刻了百鸟朝凤。”
诸葛琳琅应了一声,刚要退下,又被他叫住:“再备三坛烧刀子,等赵直回来...”他顿了顿,“不,等我们破了长安,再一起喝。”
此时的长安东市,晨雾还未散尽。
朱提的尸首悬在三丈高的木杆上,无头,血已经凝成黑褐色,滴在青石板上像一朵朵干涸的梅。
他右手紧握着半块残瓦,瓦上“汉”字的残笔还沾着血——那是建安二十四年,他在定军山捡的,说是要留着给女儿看“爹当年跟的是真命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