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通通都是废物(2/2)
他负手而立,望着深邃的夜空,低声自语。
“风,已经吹起来了。”
而在此时的北方,魏国境内,因巩县粮仓被焚的消息开始通过各种诡秘的渠道慢慢发酵,靠近前线的几处州郡粮价开始不正常地飞涨,一股看不见的不安情绪在官吏和世家之间悄然蔓延。
通往许昌的官道上,尘土飞扬,一支挂着并州商号旗幡的胡商车队,正驱赶着满载货物的骆驼与马车,不紧不慢地,朝着那风暴的中心,缓缓驶来。
许昌城门洞开,仿佛一张贪婪的巨口,将这支奇特的商队吞入腹中。
为首的胡商,满脸虬髯,眼窝深陷,一开口却是带着并州口音的流利汉话,嗓门洪亮得足以盖过集市的喧嚣:“洛阳大族备战,急购军粮!粟米、麦面,有多少要多少!市价之上,再加三成!”
三成!
这个数字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瞬间烫沸了整个东市。
百姓们先是惊愕,随即爆发出不可遏制的狂喜。
家有余粮的农户、囤积居奇的米商,甚至连寻常人家都扛着自家的米袋蜂拥而至。
铜钱的撞击声、百姓的叫嚷声、车轮的吱呀声混杂成一片,空气中弥漫着粟米发酵的微酸与人畜汗液的腥膻。
不过一日,许昌米价连翻三倍,依旧挡不住那支胡商车队如鲸吞般的收购。
无人知晓,在车队最深处一辆不起眼的马车里,一名带着幂篱的女子正静静翻阅着一本账簿。
她便是诸葛琳琅,这场粮食风暴的真正操盘手。
她借道吴国,雇佣了一批真正的并州行商,再混入自己的心腹,伪装成这个“并州胡商团”。
此刻,她在那流水般的交易记录中,轻描淡写地添上了一笔:“九月十七,收蜀中订金,预购军粮百万石,屯于上庸,以备西征。”
这本账簿,注定要“不慎”遗落在交易现场,再由某个“热心”的魏国市吏捡起,层层上报,最终摆在魏国兵部的案头。
风声很快传到了太尉满宠的耳中。
这位以严明著称的大魏重臣立刻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洛阳大族备战?
无稽之谈!
他当即下令,彻查这支胡商的底细。
然而,结果却让他眉头紧锁。
这些胡商,人人持有洛阳府衙签发的户帖,通关文牒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兵部一位退职老吏画押的担保书,文书真伪,无懈可击。
满宠不信邪,亲自提审了商队的一名账房。
昏暗的牢房里,烛火摇曳,满宠目光如电,直刺对方内心:“你们背后究竟是谁?如此庞大的资金,从何而来?”
那账房形容枯槁,却异常镇定,他抬起头,嘴角竟勾起一抹诡异的微笑:“回禀府君,钱,自成都来,经建业过手。我们买的不是粮,是魏国的‘安稳’。”
一瞬间,满宠如遭雷击,浑身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