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田亩账(1/2)
烛火摇曳,映照着林默深邃的眼眸,那双看过无数生死搏杀的眼睛,此刻正专注地在一卷卷泛黄的竹简上逡巡。
汉中的每一个户头,每一寸田亩,都化作冰冷的墨字,在他脑海中构筑出一幅关乎国运的沙盘。
他指尖划过“田赋旧档”上一行小字,眉心拧成了一个川字。
这里的土地,竟比他预想的还要贫瘠。
“祭酒大人,夜深了。”杜琼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老者特有的沙哑。
“杜公,请进。”林默头也未抬,声音却清晰地传了出去。
杜琼颤巍巍地走进来,看到林默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卷宗,浑浊的老眼闪过一丝敬佩,随即化为忧虑:“大人,汉中屯田,非一日之功。此地夏涝冬旱,水土之性,非人力可强扭。百姓尚难自足,何谈屯田养兵?”这位三朝老吏的话语里,满是根植于土地的现实与无奈。
林默终于放下竹简,抬起布满血丝的双眼,却无半分疲惫,反而亮得惊人。
他不与杜琼辩论,只是将一张刚绘制好的羊皮图推了过去。
“这是……”杜琼凑近烛火,图中线条繁复而精准,山川河流的走向清晰可辨。
他看到一条粗壮的墨线从褒水上游引出,如巨龙探爪,绕过南山险峻的山脚,而后分化出十二道细密的支流,如蛛网般覆盖了山前大片以往只能望天收的坡地。
“引褒水支流,绕山成渠,分十二支口,梯次灌溉。”林默的声音平静而有力,“如此,可避开夏日河谷泛滥,又能将冬日枯水期的珍贵水源蓄于高处,按需调配。”
杜琼的手指在图上颤抖着移动,越看越是心惊,仿佛看到的不是一张图,而是一片片金黄的麦浪。
他猛地抬起头,失声惊道:“此法若成,汉中可耕之田,至少能增三成!那些坡地旱田,将尽成水浇沃土!”
次日,天色微明,褒谷口已是人声鼎沸。
林默一袭青衫,立于河岸一块巨石之上,身后是阎宇率领的五百名精壮士卒。
河风猎猎,吹动他的衣角,更显得他身形挺拔如松。
百姓们远远围观,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疑虑与戒备。
“看,又是那位林祭酒,又要征发徭役了!”
“我听说,这次是要征万人修什么水渠,敢不从的,当场就要砍头!”
几名混在人群中的豪强家奴,正添油加醋地散播着谣言,让本就惶恐的民心更加不安。
林默将一切尽收眼底,嘴角却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他没有高声辩解,而是对阎宇点了点头。
阎宇会意,大喝一声:“众将士,听令!”
五百名士卒齐声应诺,声震四野。
然而,他们接下来的动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他们没有拔刀,而是齐刷刷地卸下铠甲,露出古铜色的健壮肌肉,抄起了早已备好的锄头和铁锹。
林默从巨石上一跃而下,亲自接过一名老兵递来的锄头,走到预定的渠线前,挽起袖子,卯足力气,挖下了第一锹土!
泥土飞溅,也像一块石头砸进了围观百姓的心湖。
“我林默在此立誓!”他高举锄头,声若洪钟,“此渠为军民所共有!自今日起,凡来此助工者,无论男女老少,日领粟米一升!另设‘义工榜’,按工记分,秋后凭工分可兑换蜀锦、铁器、食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