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卸鞍,解甲(1/2)
褒谷高崖之上,风声呼啸,吹得林默衣袂猎猎作响。
他身后,汉中平原的麦浪已尽数归仓,蓄积的力量仿佛深埋于地下的种子,只待一声春雷,便要破土而出,撼动天下。
军帐之内,烛火摇曳,气氛却凝如寒铁。
林默、姜维、苏锦三人围坐舆图前,昏黄的光晕将凉州的地形勾勒得愈发险峻。
林默的指尖在舆图上缓缓划过,最终停在了武都、阴平与羌中三地犬牙交错的结合部。
那片区域,山峦叠嶂,河谷纵横,正是蜀汉北伐绕不开的咽喉之地。
“魏军之强,强在铁骑。”林默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金石之音,“其骑兵往来如风,横行关右,我军步卒纵然精锐,若无一支能与之抗衡的轻骑部队进行穿插、袭扰、破其侧翼,则北伐之路,步步维艰。”
姜维与苏锦皆面色凝重,深以为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不仅阻碍了魏军南下,也同样限制了蜀汉大规模养马,骑兵一直是蜀汉的切肤之痛。
林默看向姜维,目光灼灼:“伯约,我命你为‘使节校尉’,持节出使白狼羌部。此行不为借兵,只为买马。”
姜维一怔,随即拱手:“维,领命。只是……”
他话未说完,林=默已猜到其顾虑,摆了摆手道:“我知道,羌人反复,素来不信我汉家盟约。所以,你要带去的,不只是空洞的许诺。”
他从案几上拿起一卷竹简,递给姜维:“这是我连夜草拟的《马政十策》,你一并带去,交给羌王阿骨利。盐铁互市,共抗魏寇,这些是利。但这十策,是信。”
姜维接过竹简,展开一看,瞳孔骤然一缩。
上面详尽罗列了从设立互市关卡、规定交易时辰,到派遣商监、核定价格,再到三年内免除羌马入蜀所有关税的具体条款,甚至连马匹的检疫、草料的兑换标准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哪里是一纸空文,分明是一份早已深思熟虑、随时可以推行的政令!
“羌人若见此策,便知我蜀汉是真心实意要振兴马政,而非虚与委蛇的权宜之计。”林默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他们会明白,与一个真心想做邻居的蜀汉交易,远比面对一个虎视眈眈的曹魏要安全得多。”
他又转向苏锦,眼神变得锐利起来:“锦儿,我拨给你五百精卒,组建‘先锋骑营’。兵可练,阵可演,马匹虽劣,但血性不能输。我要你在伯约购回良马之前,将这五百人给我练成一把出鞘的尖刀!”
苏锦一身戎装,英姿飒爽,闻言猛然起身,单膝跪地,声如冰玉:“末将遵命!马劣,人不能劣!三月之内,先锋营必成军中第一!”
阴平古道。
姜维仅率三十名精锐扈从,轻装简行。
他们选择这条最险峻的道路,正是为了避开魏军在陇右的耳目。
然而天不遂人愿,连日的暴雨将本就崎岖的栈道冲刷得泥泞不堪,行至一处绝壁,前方轰然一声巨响,数丈长的木制栈道竟被山洪卷走,彻底断绝了前路。
“校尉,路断了!此乃天意,不如……”一名扈从面带惧色,话音未落,便被姜维冷厉的眼神制止。
“天意?”姜维冷笑一声,翻身下马,“我只知军令如山!卸鞍,解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