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蜀汉:从救关羽开始一统天下 > 第157章 天下有变

第157章 天下有变(2/2)

目录

林默心头一凛,喉间泛起一阵干涩。

他知道,这已不是寻常的议事,而是一场更为核心的考验。

他整了整衣冠,指尖抚过腰带结扣,迈步踏入亭中。

亭内陈设简单,仅有一方石案,两只石凳。

石质冰冷,表面沁出淡淡水汽,触手生寒。

石案上,一卷摊开的竹简在晨光熹微中泛着古旧的黄光,边缘磨损严重,裂口处用细麻线缝缀,显是反复翻阅所致。

竹简残破却不失庄严,像一位历经风霜的老臣,默默承载着主人半生的心血。

题头四个古篆——《隆中对疏议》,刻痕深峻,漆金微褪,透出岁月的沉重。

而在空白处和边角,密布朱砂批注,字迹或疾驰如风,或凝滞似血,时而激昂顿挫,时而沉郁低回,仿佛可见执笔者当年提笔时的呼吸与心跳。

“此乃丞相为重振汉室、再图中原,亲手拟定而最终未及呈上之策。”杨颙的声音在林默身后响起,低缓如诵经,“今日丞相召君前来,便是想考校一番,君能否延续大汉的意志。”

一句话,如惊雷贯耳!

林默的目光死死锁在那卷竹简上。

他甚至能闻到纸上散发出的一缕陈年竹香混合着朱砂微腥的气息。

这哪里是什么策论?

这分明是诸葛亮半生心血的凝结,是他在最黑暗、最痛苦的时刻,为风雨飘摇的大汉皇朝寻找的最后一点微光!

这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拷问,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接班试炼”。

正思忖间,一阵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踏碎雨雾中的寂静。

诸葛亮缓步而来,他今日未执羽扇,一身素色长袍,在细雨中显得愈发清癯。

雨水顺着他宽大的袍袖滑落,滴在石阶上,发出极轻的“嗒”声。

他走进亭中,目光在林默脸上一扫而过,随即落在石案的竹简上,指尖轻轻叩击着石案,发出清脆的“笃、笃”声,节奏缓慢,却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鼓之上。

“昔日,我于隆中对陛下言:‘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洞穿人心的力量,“然时移世易,曹魏之势日盛。若仍执旧略,岂非刻舟求剑?”

问题来了!而且是直指核心的死结!

林默早已料到此问,但他并未急于给出答案。

他躬身一揖,反问道:“敢问丞相,所谓‘天下有变’,其变究竟在何处?”

这一问,让亭中气氛为之一凝。

杨颙屏息垂首,连雨打竹叶的声音都仿佛骤然放大。

诸葛亮抬起眼,深邃的眸子如古井无波,却又仿佛能映照出天地万物。

他凝视着林默片刻,嘴角竟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赞许:“善问。其一变,司马懿老贼久掌雍凉兵权,名为魏臣,实为国贼,魏帝对其已生忌惮,君臣离心,此乃我可乘之机;其二变,东吴孙权遣使求盟,言辞恳切,然其心怀两端,坐观成败,此亦为我可借之势。”

“丞相明见!”林默顺势而进,声音铿锵有力,“既有此二变,则我之应对亦当随势而迁!我军占据荆州地界,如今仍据长江上游,正可借东吴对曹魏之疑惧,以利诱之,以势迫之,使其不敢轻动。待我军稳固南中,整军经武,便可为北上徐徐图之,此为‘夺上游之势’!至于司马懿,其权势越重,则魏国内部越是猜忌。我等大可扬言与之结盟,或暗中散播其谋反之谣,使其君臣相疑,疲于内斗。待其内乱生,则是我北伐大军长驱直入之时,此正为我日后北伐张本!”

诸葛亮缓缓点头,眼中赞赏之色更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