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焚烟陷阱(1/2)
一队队士兵高举着旗帜,卷起漫天烟尘,浩浩荡荡地朝着南安郡的方向“驰援”而去。
实际上,这些部队在脱离魏军探子的视线后,便立刻化整为零,如幽灵般潜回了街亭两侧的山谷之中,刀出鞘,弓上弦,静待猎物上门。
与此同时,营中工匠连夜赶制了数百具空瘪的粮袋,上面用模板印上了刺眼的“成都仓”字样,被高高堆放在营寨最显眼的位置,伪装成军粮充足的假象。
做完这一切,林默下了一道最关键的命令——将那名被捕的细作,连同另外一名无关紧要的魏军俘虏,在一次“疏忽”的押送中,故意放走一人。
他算准了,逃回去的,必然是那名身负重任的细作。
他就是要让这名细作亲口告诉钟会:“蜀军已是空营,主将林默更是狂妄自大,亲赴南安督粮去了!”
他深知,像钟会这样年少得志、急于在天下人面前证明自己的将领,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绝对不会有半分犹豫。
“都尉,此计虽妙,但若魏军有后援,从北面石峡道包抄我军后路,则我等将腹背受敌。”苏锦看着沙盘,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你的担忧,也正是我的安排。”林默指向街亭后方三十里处的一条狭窄通道,“你,率三百精锐,去那里等着。钟会既然要演一出大戏,就不会只派一支奇兵。”
苏锦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缨。
她褪去战甲,换上一身粗布麻衣,扮作随军商旅的妇人,带领着三百名化装成伙夫和脚力的精锐,押送着十几辆装满“药材”的板车,慢悠悠地向石峡道行去。
每一辆板车之下,都用油布紧紧包裹着拆解开的强弩与一坛坛火油。
行至半途,果不其然,一队打着“蜀军补给队”旗号的兵马迎面而来,为首的校尉态度蛮横,以军情紧急为由,强行征用了他们两辆板车。
苏锦表现得懦弱而顺从,连声告饶,亲手将两辆装得最满的板车交了出去。
但在那名校尉转身的瞬间,她的指尖微动,一枚薄如蝉翼的特制“响铜片”,被她悄无声息地嵌入了其中一辆板车的车轴暗格之中。
此物乃军师诸葛琳琅所制,一旦车辆移动超过十里,铜片便会因持续的颠簸而产生一种人耳无法察觉的细微震颤。
然而,这种震颤却能通过特制的地听瓮,在数里之外被清晰地捕捉。
深夜,万籁俱寂。
街亭蜀军主营的火光一处处熄灭,最后只剩下几盏孤灯在寒风中摇曳,将整座营盘映衬得空旷而死寂。
北岭的悬崖之上,数条绳索悄然垂下。
五十余名身手矫健的黑影,如壁虎般滑下,他们动作迅捷,落地无声,正是钟会麾下最精锐的陷阵死士。
他们如鬼魅般潜入营寨,刀锋闪烁着寒光,直扑那顶孤零零亮着灯火的“中军帅帐”。
一脚踹开帐门,寒风灌入,吹得帐内那盏油灯几欲熄灭。
帐内,空无一人!
为首的魏军校尉心中警铃大作,刚要厉声下令撤退,异变陡生!
“咚——咚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