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这位先生,问得好(2/2)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那个即将走上讲台的年轻身影上。
林默在一片肃静中走上高台,环视四周,朗声道:“诸位父老乡亲,在下林默,今日不谈军国大事,只与诸位聊一聊圣人教诲。”
他开讲的,正是《孟子·梁惠王》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林默的声音清朗而富有磁性,如山涧流水般淌入人心。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陇右百姓久经战乱、苛政之苦的现状,将孟子的民本思想娓娓道来。
台下一位老农听着听着,粗糙的手掌不自觉抚上胸口补丁摞补丁的衣襟,眼眶渐渐泛红;几个孩童低声跟着复诵:“……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声音虽小,却像春芽破土,悄然蔓延。
赵融坐在一侧,奋笔疾书,竹笔划过纸面沙沙作响,记录着每一句问答与每一张动容的脸庞。
而柳氏娘子则提着茶桶,伪装成卖茶妇,在人群中缓缓穿行。
她耳听八方,鼻嗅异样气息,一双锐利的眼睛不动声色地扫过每一个人的脸——那是曾在江东夜市识破七名刺客的眸光,能从一个眼神、一次呼吸中捕捉杀意。
忽然,她的脚步微微一顿。
在人群的一个角落,一名看似聚精会神听讲的年轻书生,在整理衣袖时,袖口深处有一道微不可察的寒光一闪而过——是利刃的反光!
更可疑的是,他站立姿势僵硬,双脚间距过窄,不像常人听讲时的放松姿态。
柳氏娘子心中一凛,面上却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她若无其事地转身,手指在茶桶上轻轻敲击了三下,打出了一个隐秘的暗号。
几乎在同一时间,始终站在林默侧后方的苏锦,眼神微动,脚步不着痕迹地一错,已然换到了林默的正后方,右手看似随意地搭在了腰间的剑柄之上,皮革与金属摩擦发出极轻的“吱”声。
他的脊背挺直如松,整个人如同一张拉满的弓,蓄势待发。
讲学渐入佳境,就在此时,那名被柳氏娘子盯上的“书生”突然站起身来,高声发问,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挑衅:“请问大人!蜀汉以一隅偏安之地,窃居汉室正统之名,岂非名不正言不顺,欲以小欺大,贻笑大方?”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连空气都似凝固,只余下远处屋檐滴落的一串水珠,“嗒”的一声砸在石阶上。
林默却丝毫不恼,反而微笑着抬手虚按,示意众人安静,赞许道:“这位先生,问得好!”
他气定神闲,随即引经据典,从汉室四百年传承,到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篡权之路,再到先帝刘备于危难之际继承大统的法理正当,一条条,一桩桩,条理分明,逻辑严密。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如钟鸣谷应,回荡在每个人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