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蜀汉:从救关羽开始一统天下 > 第181章 陇右新主

第181章 陇右新主(2/2)

目录

数日后,晨光初透,集市上传来孩童清脆的读书声:“民为贵,社稷次之……”那是自讲学之后才兴起的新风气。

林默将那封信的副本,连同他亲笔写下的按语——“钟会无计,竟害己人。魏之将亡,可见一斑”——张贴于陇右各大小城门。

杜进在城楼下见到告示,先是惊惧,继而悲愤,最终看着林默的按语,老泪纵横,当即返回府中,将家族世代积累的武库兵甲全部献出,率全族老小,跪于林默帐前,泣声立誓:“罪臣杜进,愿为都督效死,万死不辞!”

至此,陇右终定。

清冷的月光洒在冀城学宫新挂上的匾额上,“明德堂”三个大字,在夜色中熠熠生辉,仿佛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又过了三日,陇县。

秋阳初升,薄雾如纱,轻轻笼罩着这座古老的县城。

街巷间悄然流传着一个消息:都督将于今日,在县衙前宣告一项关乎陇右命运的新政。

清晨未至,衙前广场已是人影攒动。

人们扶老携幼,默默伫立,目光齐齐望向那座新搭的高台——它没有雕梁画栋,却仿佛承载着千万人的期待。

林默一身戎装,身姿笔挺地站在高台之后,沉默地凝望着台下无边的人海。

他的身后,苏锦、赵融、柳氏娘子,以及刚刚宣誓效忠的杜进等人肃然而立。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将有一个新的诏令在此宣告。

冀城风波平息后的第三日,天光乍亮,陇县县衙前已是人头攒动。

晨风微凉,带着昨夜露水浸润的泥土气息拂过人群,有人裹紧单薄的麻衣,缩着脖子低声交谈。

灰白的雾气尚未散尽,缭绕在青石台阶与高台梁柱之间,仿佛为这场即将开启的盛典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幕。

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矗立在中央,肃穆的蜀汉军士分列两旁,手中的长戈在初升的朝阳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金属的冷意似乎能穿透空气,刺入围观者战栗的皮肤。

铁甲相碰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无数百姓揣着忐忑与狐疑,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交头接耳,目光齐齐投向高台之上那个身着素色长袍、神情沉静的年轻身影——正是陇右新主,林默。

他站在那里,如松如岳,衣袂在风中轻扬,却无一人敢大声喘息。

就在此时,一阵低语悄然蔓延:“听说这仓里的粮,是魏廷三十年来从咱们嘴里抠出来的?”

“可不是!前年大旱,饿死多少人?官仓门都没开过一寸……”

人们望着那扇厚重的木门,触手粗糙、钉铆斑驳,仿佛封印着数代人的血泪。

而今它依旧紧闭,却已隐隐透出一丝松动的气息——昨夜巡更的老卒说,曾见几队黑影扛着火把进出仓房,那是蜀军接管后连夜清点的结果。

赵融低声禀报:“将军放心,我军夜袭夺仓,未损一粟,粮秣尚足支撑两月。”

时辰一到,林默向身旁的赵融微微颔首。

赵融会意,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绢诏书,行至台前,洪亮的声音压过了所有的嘈杂与议论:“奉安西将军、陇右都督林公之令,宣《赦罪诏》!”

刹那间,全场死寂,连风吹幡旗的猎猎声都仿佛凝滞。

“诏曰:自魏室失德,苛政暴敛,致使陇右生民,或为避役而逃亡山野,或为躲债而流落他乡,此非民之罪,实乃政之过也!今我大汉王师至此,光复旧土,当与民更始。凡因前朝苛政逃亡者,无论藏匿何处,流落何方,皆可即刻返回故里,重归乡籍。前事既往不咎,以安尔心!为助尔等重建家园,返乡登籍者,每户赐米一斗,布半匹,以资生计。此诏!”

赵融话音刚落,人群先是死一般的沉寂,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有人攥紧拳头,指节发白;有妇人将孩子搂得更紧,生怕这是幻梦一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