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夜渡归魂井(1/2)
寒风卷着碎雪,如利刃般刮过每一名骑兵的铁甲。
三千轻骑,口衔枚,马蹄包裹,在深沉的夜色中化作一道无声的黑色洪流,沿着秦岭西麓的崎岖古道悄然潜行。
这支部队是蜀汉的精锐,由姜维亲手操练,令行禁止,即便在如此酷寒与险恶的环境中,除了马匹偶尔喷出的白气和甲胄被皮裘摩擦发出的沉闷声响外,再无半点杂音。
队伍中央,一名身形并不格外魁梧的“羌兵”勒住缰绳,动作与周围的护卫浑然一体。
他裹着厚重的羊皮大氅,兜帽压得极低,只露出一双在风雪中明亮得惊人的眸子。
他便是林默。
此行,他将自己置于棋局之内,亲身入局,只因那“归魂井”下所藏之物,不仅关乎潜龙组织的秘密,更可能彻底改变这乱世。
他紧了紧手中的缰绳,冰冷的皮革触感让他愈发清醒。
怀中,那份阿蛮亲手绘制的地图,以及那卷记录着“壬戌夜,焚驿灭口”的竹简残文,正散发着微不可察的温热。
“大人,前方斥候回报,已至邙山北麓,发现一处荒废庙宇,与地图所示吻合。”姜维催马靠近,压低了声音,眼中满是凝重与担忧。
他至今仍觉此行太过凶险,军师祭酒亲入魏境腹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林默微微颔首,声音冷静得听不出一丝波澜:“传令,按原计划,巴图率十名弟兄先行探查,其余人马于外围三里坡地设伏,构筑雪垒,人不下马,随时准备接应或截杀。”
“遵命!”姜维领命而去。
很快,巴图魁梧的身影消失在风雪弥漫的荒原尽头。
等待的时间无比漫长,每一息都仿佛被寒风冻结。
苏锦一身戎装,立于林默身侧,手始终按在腰间佩剑的剑柄上,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每一处可疑的阴影。
一炷香后,巴图去而复返,神色异常凝重。
“大人,找到了!那庙宇只剩残垣断壁,正中一口古井,被一块数千斤的巨石封死。井口四周……画着诡异的血色符文,有个兄弟好奇伸手碰了一下,立刻就头晕目眩,险些栽倒。”
众人闻言,心头皆是一凛。
林默目光转向随行的另一人——阿蛮。
她依旧是那副婢女打扮,瘦弱的身躯在寒风中微微颤抖,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她上前几步,接过巴图递来的一撮从井边沾染的灰烬,放在鼻尖轻嗅,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是‘镇魂引’。”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是潜龙阁最阴毒的手段之一,据说是用枉死囚徒的骨灰混合朱砂,再以秘法咒语绘制而成。它不会直接杀人,但能侵蚀心智,扰乱魂魄……说是专门对付窥探天命之人。”
姜维脸色一变:“可有破解之法?”
阿蛮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支通体泛着象牙色泽的骨笛。
这骨笛样式古朴,不知是何种兽骨制成。
她将骨笛凑到唇边,并未吹出高亢的乐曲,而是一段段短促、怪异的音节。
那音调不似凡间之声,尖锐而空灵,仿佛能穿透风雪,直抵人的灵魂深处。
奇异的一幕发生了。
远方庙宇遗址处,那些原本附着在井口的血色符灰,竟如同拥有生命一般,开始自行蠕动、收缩,最终化作一缕缕细微的红烟,被凛冽的寒风吹散,消失得无影无踪。
“成了!”阿蛮收起骨笛,长舒一口气,“‘镇魂引’已解,但它只是第一道防线。”
林默当机立断:“姜维,你率大军在外接应,若一个时辰后我们未归,或见东方有三道火箭升空,立刻撤退,不得有误!”
“大人!”姜维急道,“末将愿随军师同往!”
“不,你的任务更重。”林默的语气不容置疑,“守住我们的退路,就是最大的功劳。”他又转向苏锦和巴图,“你们二人,随我下去!”
苏锦没有丝毫犹豫,重重抱拳:“遵命!”巴图更是沉默着拔出腰刀,用行动表明了决心。
集十人之力,那块封井巨石被艰难地推开,露出一个黑不见底的洞口。
一股混合着泥土与铁锈的阴冷气息扑面而来。
井壁上,果然凿有铁环,环环相扣,一路向下延伸。
林默一马当先,抓住冰冷的铁环,毫不迟疑地攀援而下。
苏锦、巴图、阿蛮紧随其后。
黑暗吞噬了他们的身影,只余下火把的光晕在深井中摇曳,如同一颗坠落的孤星。
井下深达十余丈,脚踏实地之时,一座宏伟的地下空间展现在眼前。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道巨大的青铜门,它严丝合缝地封堵了前路,门心处,两个古篆大字在火光下泛着幽冷的光——“壬戌”。
“就是这里!”林默心头一震,这与士卒梦中所见、竹简所记完全吻合。
阿蛮上前仔细检视一番,低声道:“是星轨合扣机关,必须在特定的时辰,以特定的方式才能开启,若是强行破坏,整座地宫都会塌陷。”
特定的时辰?
林默猛地闭上双眼。
刹那间,外界的一切喧嚣都已远去,他漆黑的瞳孔深处,那抹幽蓝的微光骤然亮起,如同两颗深邃的星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