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浦江暗流(2/2)
\"略知皮毛。\"林烨转动茶杯,\"陈先生有何指教?\"
\"明人不说暗话。\"陈立群推过份合同,\"我们合作拿下认购证发行权,利润三七开。\"
林烨扫了眼合同附件,瞳孔微缩——陈家竟然已经拿到十家企业的承销承诺!这意味着他们早就在暗中布局。
\"条件很诱人。\"林烨放下合同,\"但我有个问题:七号仓库的货,陈先生打算怎么处理?\"
陈立群笑容僵住。林烨心中冷笑,父亲笔记里的\"浦西七号库\"果然戳中了要害。
当晚,林烨冒雨摸到苏州河边的旧仓库区。七号库铁门紧锁,但从门缝能看到里面堆满印着外文的木箱。附近老人说,这仓库解放前是洋行的,去年突然活跃起来,经常有卡车半夜进出。
\"查海关记录。\"林烨对赵广财说,\"我要知道里面是什么。\"
三天后,答案让人震惊:箱子里是走私的日本收录机零件,报关单上却写着\"机械设备\"。更蹊跷的是,收货方是陈家控制的贸易公司。
\"用走私利润囤积认购证资金。\"林烨在地图上画出一条线,\"从日本到上海,再到股票市场,完美洗钱链条。\"
但没等他采取行动,第二天《解放日报》刊出报道,质疑\"个别外来资本扰乱金融市场\"。虽未点名,但明显针对林烨。
\"要不要找秦参谋长?\"赵广财着急。
\"不。\"林烨撕碎报纸,\"这次我们自己解决。\"
他做了两件事:首先向市工商联捐资成立\"证券市场研究基金\",其次通过学术研讨会发布《防范金融风险白皮书》。一正一反,既展示社会责任感又体现专业性。
效果立竿见影。第三天有领导批示:\"保护改革积极性,规范引导民间资本。\"
陈立群坐不住了。他派人传话,要求见面\"澄清误会\"。地点选在龙华寺,意味深远。
\"林总好手段。\"陈立群在佛像前烧香,\"不过上海滩水深,单打独斗容易吃亏。\"
\"比不上陈先生深谋远虑。\"林烨看向偏殿,\"连佛门清净地都成了交易场所。\"
偏殿里走出个港商打扮的人,正是李文舟新加坡项目的竞争对手。林烨瞬间明白——陈家要在港口建设上报一箭之仇。
\"港口设备采购招标下周开始。\"陈立群微笑,\"听说林总在找技术团队?\"
回程车上,赵广财忧心忡忡:\"他们这是要截胡啊!\"
\"截不了。\"林烨看向窗外霓虹,\"你马上联系李文舟,问他有没有兴趣参与中国最大的深水港建设。\"
深夜电报局里,林烨拟了封长电文。在结尾处他加上暗语:\"龙已抬头,速来擒之。\"
发出电报时,外滩海关钟声敲响十二下。黄浦江上货轮拉响汽笛,像在为新时代鸣锣开道。
林烨知道,更汹涌的潮水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