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浦江争锋(2/2)
\"最关键的是,\"李文舟指向成本分析图,\"我们的方案能为国家节省外汇支出四十万美元。\"
评审席交头接耳时,变故突生。一个戴眼镜的评审突然质疑:\"李工程师的新加坡资质,是否得到我国认可?\"
陈立群露出冷笑。林烨却从容起身:\"这是交通部特聘专家聘书,以及国务院引进海外人才红头文件复印件。\"
最后一锤定音的是个白发老人——那位曾在和平饭店偶遇的前交易所经理,此刻正坐在评审席中央:\"技术之争暂且不论。我想请问日方代表,设备售后能否实现零部件国产化?\"
日本顾问支吾难答。老人转向李文舟团队:\"你们呢?\"
\"我们已与江南造船厂达成技术转让协议。\"李文舟的答案引起掌声。
评标结果当场公布:林烨团队以技术分优势胜出。陈立群愤然离席时,林烨注意到他助理偷偷塞给某个评审一个信封。
当晚庆功宴上,李文舟举杯感慨:\"今天要不是那位老先生......\"
\"他不是偶然在场的。\"林烨望向窗外夜色,\"秦参谋长说,中央正在查设备采购中的利益输送。\"
十天后的签约仪式上,林烨在合同附件里发现猫腻:港务局坚持要采用某家指定公司的起重机。经查,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是陈家的白手套。
\"要签吗?\"赵广财焦急。
\"签。\"林烨冷笑,\"但加个补充条款——若因设备故障导致工期延误,承包方有权更换供应商。\"
这项条款埋下伏笔。果然在施工第二阶段,指定公司的起重机连续发生故障。林烨依法启动应急程序,改用大连重工的设备。陈家损失预埋的百万元回扣。
深秋的傍晚,林烨站在栈桥查看进度时,收到秦参谋长密电:\"证券市场试点获批,下月公开选聘操盘团队。\"
与此同时,陈立群正在国际饭店套房里暴跳如雷:\"必须拿下证券试点资格!这是我们翻盘最后的机会!\"
黄浦江上货轮拉响汽笛,新一轮较量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