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 第59章 人生第一次亲征之路!

第59章 人生第一次亲征之路!(2/2)

目录

更何况,明军始终与边关相距不远,若形势不利,也可逐步回撤,敌人亦无可奈何。

如果真的能在战场上压制住林丹汗的主力部队,那么这两支队伍就可以派上更大的用场,完全可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这也是他为何要让王在晋随行的原因。朝中百官之中,最有能力担此重任的,也就是王在晋了。他的资历和能力,在整个朝廷里,仅此于熊廷弼。

而且也只有他,才能镇得住宣大两地的那些将领。毕竟现在还是天启年间,武将心里始终对文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面对文臣,他们往往会自我矮化。

更不用说王在晋还是内阁辅臣兼兵部尚书,这种身份对将领而言有着天然的权威。那些平日里结党营私的文官,也不敢在这样的人物面前轻举妄动。

很多人印象中那种武将飞扬跋扈、不听调遣的局面,其实已经是崇祯末年的事了。那时的大明朝廷早已形同虚设,根本原因是朝中无兵无将,自然压不住那些地方势力。

由他来节制宣大地区的军队,是最为合适的人选。王在晋本人熟悉军务,又是自己信任之人,可谓一箭多雕。

待周兴武率领前锋部队到达十五里外之后,朱由校也正式带领中军出发了。

三里之外的军营外,有一处岔路口,其中一条直通京城。此时,文武百官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按照规矩,皇帝亲征,百官应从九门送出京城。但朱由校偏偏没有按照常理行事。

他提前一天就已到达军营,并没有选择从京城出发。

百官无可奈何,只能赶到军营送行。其实不少人心里并不支持这次亲征,但都心照不宣地没有表露出来,毕竟谁也不想成为皇帝祭旗的对象。

等朱由校率军到达后,百官见皇帝身穿铠甲策马而来,纷纷跪地高呼:

“恭送皇帝陛下御驾亲征!”

“愿陛下早日破敌,凯旋归来!”

朱由校抬起手,示意队伍暂停。他骑马穿过人群,开口说道:

“诸位起身吧。”

“朕离京期间,望各位恪尽职守,不可懈怠。”

“臣等遵旨。”

官员们望着整齐列队、装备精良的羽林军,心中暗想,这得耗费多少银两,真是奢侈。

朱由校下马,走到四位总理大臣面前,说道:

“朕此番出征,短则一月便可归来。这段时间,就靠你们四位守住朝局了。”

四位大臣拱手回道:

“定不负圣恩。”

徐光启神情激动,眼含热泪地说道:

“陛下此行北征,务须以自身安危为重,若战局不利,当暂避锋芒,切勿孤注一掷。”

“陛下肩负大明中兴之责,大明不能没有陛下。望陛下谨记老臣之言。”

徐光启的意思,朱由校心知肚明。如果没有必胜把握,不如暂且保存实力。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

朱由校淡淡一笑,语气从容地说道:

“先生不必担忧,朕此去必能凯旋,先生无需太过挂念。”

“毕懋康负责的新式火枪研发,务必全力支持。若遇到难题,先生可向工部尚书宋应星请教。此人学识渊博,与先生志趣相投。”

“臣谨记在心。”

“京城,就托付给四位了。”

话音未落,朱由校一跃上马,高喝一声“驾”,便策马而去。

队伍随之出发,径直从文官们站立的方向穿过,毫无避让之意。几位官员气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换作以前,这些将领哪个不是点头哈腰地过来行礼?

如今真是风水轮流转,人心也变了。他们也只能心里骂几句,嘴上不敢说半句。

皇帝尚武,重视军伍,谁要是去招惹这支队伍,那不是自寻死路?这点分寸他们还是有的。面子可以丢,命丢了,就什么都没了。

百官伫立原地,目送皇帝远去的背影。直到视线中再也看不到,王象乾才招呼众人回城。

朱由校率军行至数里之外,策马上了一座小山,望着初升的太阳低声说道:

“这片土地,本该安宁祥和。流血漂橹的日子,我决不允许它再来。”

孙云鹤听得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皇帝话中的深意。

而朱由校脑海中浮现的,却是皇太极多次入关劫掠的历史画面。那些看似只是掠夺的行为,实则早已埋下大明覆灭的种子。

他们每到一处,便寸草不留,百姓生灵涂炭。

“赤地千里”四个字,在书上只是轻描淡写,可现实中,却是尸骨遍野,哀鸿遍野。

虽不如靖康之耻那般耻辱,但带来的苦难,却比那时深重百倍。

“出发!”

朱由校不再多想,他要用行动去改变这一切。他要扭转汉人世代受苦的命运。

因为他,也是汉人。

大明天启元年二月二十五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继永乐、正德之后,时隔百年,再次亲征蒙古。

天启皇帝朱由校,踏上人生第一次亲征之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