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迎娶张嫣!立为大明皇后!(1/2)
天还未亮,宫中便已开始忙碌。
太监与宫女穿梭于各处,从皇极门开始,一路将彩饰、华盖布置至后宫。
各个宫殿内外都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梁上挂满了红色灯笼,洋溢着喜庆氛围。
主道铺上了绣有龙凤图案的红毯,两侧由锦衣卫和礼部官员布置仪仗与乐班。
皇极殿作为皇宫中最为庄重的场所,今日更是布置的重点。
太监与宫女们在殿内谨慎地安放御座、制案、节案,还有大婚所需的名册与装饰用品。
礼部官员也早早入宫,将各地官员与使节送来的贺礼一一摆放于殿前台阶之上。
自从皇帝选妃的旨意下达后,官员、宗亲及藩属国都已开始筹备贺礼,并需在选妃结束前送至京城。
这些礼物暂时由礼部保管,待大婚正式开始时原样陈列于殿中。
按传统,皇帝大婚不应在皇极殿举行,而应在其他两殿或皇后居所坤宁宫。但朱由校坚持将仪式安排在皇极殿,以此提升张嫣的地位,不顾群臣反对。
如此规格极为罕见,只有皇帝大婚时才可见到。
而这些布置只能在子时之后进行,因此宫人们彻夜未眠,紧锣密鼓地准备。
作为新郎的朱由校自然也是今日核心。
他天未亮即起,换上了象征皇权的冕服,而非寻常礼服或常服。
穿戴完毕后,他将前往皇极殿接受百官朝贺,并委任正副使臣,负责婚礼的各项流程。
正使与副使通常由礼部尚书及都察院左都御史担任。早在嘉靖年间,这两人不仅要主持礼仪,还需接待外邦来贺的使节。
此时的大明早已不复当年永乐盛世。曾经万国来朝的盛况,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除了朝鲜,周围各国大多只在每年固定的朝贡时间来一次,其余时候几乎从不踏入大明国境。
若非大明朝廷赏赐丰厚,恐怕连这点表面功夫都不会有人来做。
这便是国力衰退的明证。
自嘉靖年间起,正使与副使的职责已发生变化,他们如今的任务是代表皇帝迎请皇后入宫。
出发前,两位使臣需向皇帝行四次叩拜礼,随后接过制案与节案,手持诏书,从大殿中门走出。
聘礼与其他物品则由侍卫负责搬运。
待抵达皇极门外,二人须将制案与节案安放于皇后婚轿之内,随后脱下朝服,换乘马匹前行,仪仗与礼乐队伍紧随其后。
皇帝则在皇极殿中接受百官朝贺。
此时,未来的皇后张嫣,正于内城一处王府中盛装等候。
在正式册封之前,即便人选已定,皇后也不能入宫居住,否则便是违制。张嫣出身外地,于京城并无亲族,朱由校便直接安排她住进了王府。以皇后之尊,住入王府并无不妥,更何况只是短暂几日。
她的双亲在锦衣卫的护送下也已抵达京城。两位尚未正式册封的贵妃,亦已入府陪伴张嫣。
至于她们的册封诏书,还需等待时日,至少得半月之后。待皇后的仪式全部结束,才会轮到她们。
不久之后,正使与副使抵达张嫣所居府邸。
府中众人皆于寝宫外跪迎,二使随即正式宣读皇帝诏命,宣布迎娶张嫣为皇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