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 第185章 西厂与内厂

第185章 西厂与内厂(2/2)

目录

在此期间,他多次掀起大案,许多位高权重的大臣都被他拿下,其中包括南京镇守太监、杨荣的曾孙等。

汪直办事雷厉风行,从不畏惧权贵,这让宪宗对他更为倚重。成化十四年,建州三卫再度作乱,频频侵扰大明辽东边境。宪宗命汪直前往处理军务,并赋予他全权处置的权力。

从成化三年的“犁庭扫穴”到成化十五年,由汪直指挥的第二次对建州三卫的进攻大获全胜。此战之后,建州女真元气大伤,百余年都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北方的蒙古人却开始蠢蠢欲动。

成化十六年,尚未统一蒙古草原的达延汗率部入侵河套地区。宪宗再次派遣汪直前去前线,任命他为监军太监,总揽西北各省军务,应对来犯之敌。

这场战役,明军大胜,击溃数万蒙古骑兵,斩获无数。达延汗只身逃回草原,而他的妻子满都海,这位在蒙古人心中被视为传奇女英雄的女子,也在战场上被明军斩杀。

战后,汪直被任命为大同镇守太监,与名将王越共同管理边镇事务。此后多次出征,皆大胜而归,从此鞑靼不敢再犯边疆。

然而,汪直因权势过大,得罪了不少文臣武将。这些人联合起来,抓住他的一点小错,上奏弹劾,要求宪宗处死汪直。

宪宗虽然仍信任汪直,但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却对他恨之入骨。皇帝久未召见汪直,虽心中仍有倚重,却也渐渐生出隔阂。最终,宪宗将汪直调往南京养老。此时的汪直,年仅二十出头。

汪直离开后,宪宗再也找不到像他这样得力的助手。虽有意召回,却遭到朝臣和内臣一致反对,只得作罢。

西厂也随着汪直的离去逐渐式微,被东厂和锦衣卫联手压制,最终淡出了皇帝的视线。

后来,万贵妃去世,宪宗悲痛欲绝,不久便驾崩。

汪直也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曾经风光无限的西厂,在新皇弘治帝朱佑樘即位后,也被正式废除。

天启元年,朱由校正式继承皇位。登基伊始,他便颁布诏令,宣布恢复西厂。

此令一出,满朝哗然。许多文臣纷纷上奏,劝诫皇帝不要再设旧制。但年轻的天子心意已决,不顾反对声音,坚持重启西厂。

不过短短五年,因朝中压力巨大,正德年间复设的西厂再度被废。自此之后,西厂彻底退出大明舞台,成为过往。

而在西厂复立的同时,武宗还增设了一个“内行厂”。其权力远超西厂,由太监刘瑾掌管。刘瑾作为“八虎”之首,权势滔天。然而到了正德五年,刘瑾被处死,内厂也随之裁撤。

尽管两厂已消逝多年,但它们昔日的威势依旧令文官们心有余悸。

更为关键的是,这类机构能有效分权,与锦衣卫和东厂形成制衡。职能分工明确,行事更加精细,也避免了重复与内耗。

当初宪宗设立西厂,本意是为监督朝中官员及锦衣卫、东厂。可惜汪直能力太强,将西厂的权力扩展至全国,甚至能干预民间事务。

如今朱由校决心重建两厂,目的就是要把监察情报体系推向极致。只要所选提督不是无能之辈,便足以与魏忠贤抗衡,防止一方独大。

听闻此令,王朝辅心绪翻涌,五味杂陈。他既担心皇帝因此与朝臣冲突,又隐隐期待自己或将因此迎来转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