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准备启程(2/2)
几个月前,他的祖父万历皇帝正是坐在这里,带着满腔不甘与无奈,离开了人世。
跟随皇帝入殿的王象乾等人默默站在后方,他们都明白,年轻的皇帝正在为祖父“讨还公道”——那个被群臣逼得数十年不出宫门的先帝。
世事轮回,因果循环。
昔日文臣怎样对待先帝,今日皇帝便怎样回敬他们。
“司礼监草拟诏书,朕南巡期间,京城与朝廷上下所有事务悉数交由总理衙门决断!”
“王象乾、徐光启、程国祥、宋应星、张维贤为理政大臣,朕离京期间,可代行天子之权!”
“敕封英国公张维贤为京畿兵马总兵官,凡京畿范围内卫所士兵、各地驻军与羽林军士卒,皆归其统辖!”
“兵部尚书王在晋全面负责九边军务与辽东战事,遇紧急状况可立即决断,各镇将领若有违令,可先斩后报!”
“内阁次辅徐光启统领内城御林军,即日起,凡入内城者皆须严查身份,南方来人,不论商队或其他,货物可入,人不得进城!”
“待朕率军出征后,依照旧例,京城进入军事管制,朕将调李文胜率精锐入城布防,负责九门与太仓、户部粮仓防卫!”
朱由校身边的重臣齐声应道:
“臣等遵旨。”
各项权力虽分散,但安排细致,职责分明,并无重叠混乱之处。
所选留守重臣,亦非争权夺利之辈,对皇帝的忠诚也属上乘。只要不出意外,即便皇帝离京半年甚至更久,朝廷运转也不会出大乱子。
至于皇宫内部,朱由校仍照旧制安排,但此次掌权之人不再是刘太妃,而是他的皇后张氏。
锦衣卫与东厂也不再遮掩身份,皇帝将两处密探机构全权交付皇后掌管,魏忠贤与杨寰留京,听从皇后调遣。
他此前所写的那份遗诏依旧未动,仍妥善藏于暖阁御案之下。
随后,朱由校又亲自草拟一份诏书,表面是向天下昭告,实则是为掩人耳目。
诏书中称,一个月后皇帝将亲赴陕西赈灾安民,只字未提南方局势。
唯有几位理政大臣知晓,皇帝将在三日后自城外军营悄然启程,直赴西安,中途不停,更不会前往陕西。
出发前夜,朱由校特地带张皇后前往苏纯妃寝宫,逗留至深夜,方才换上战甲,与马祥麟及千名御林军悄悄出宫,直奔永定门。
然而,连这些理政大臣都被皇帝蒙在鼓里。
真正启程时间正是今晚,军情如火,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