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国中之国?!改土归流!!(2/2)
可等来等去,最后只加封嘉奖了秦良玉一人?
“战事虽已平息,但后续的安顿也不能马虎,奢安两个叛贼引发的战乱,规模不小。”
“四川南部,连带大半个贵州都被卷入,百姓死伤数以万计,战祸波及两省之地。”
“原本安居乐业的人家,如今被迫背井离乡,沦为四处漂泊的流民。”
他转头望向鲁钦等人说:
“你们的军队,良莠不齐,老弱病残者不在少数,奢崇明看不起你们,也并非没有理由。”
“这些问题必须一一解决,否则西南难有安宁之日。”
半月后,这半个月里,朱由校将重点放在土司问题上,每日审核的人数多达近千人。
被处决的大都是罪行昭彰之人,以及叛贼的亲信党羽,因此朱由校批复时毫不迟疑,心中毫无负担。
他借此契机,正式宣布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先在永宁、大方、黔西等地试点,全力落实朝廷的新制度。
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后,将在天启二年前,在四川、贵州两省彻底废除土司旧制。
至天启五年之前,大明境内,不允许再有任何世袭的土司存在,不能有“国中之国”,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只能发出一个声音。
无论是汉人还是其他族人,只接受朱由校这位皇帝、大明朝廷的统治。
以秦良玉为首的一批忠君派土司,当场表示支持,并承诺全力协助朝廷推行改土归流。
他们之所以愿意配合,是懂得“舍车保帅”的道理。他们清楚,现在若与皇权对抗,绝无善终。
外面那一座由叛贼首级堆成的小山,至今仍未掩埋。
他们也看出,皇帝并非那种卸磨杀驴之人。
既然能大大方方地给秦良玉拜将封伯,只要自己诚心归附,好处自然不会少。
十一月的四川,天气渐渐寒冷。
朱由校夜间出巡,必须披上厚厚的棉衣,以免被寒风侵袭。
这场战乱之后,川贵两地,不知又将有多少百姓因饥寒交迫而死。
“改土归流”政令一出,便在两地激起巨大波澜,不论是土司、百姓,还是当地官员,无不震惊异常。
原本以为,皇帝已经惩治了不少人,抄没了多家府邸,应该到此为止。
未曾想到,皇帝的雄心竟如此之大,竟然意图一举铲除延续千年的土司制度。
无论是唐朝、蒙元,还是本朝太祖皇帝,都曾试图革除土司制度,但无一例外都未能成功。
每次朝廷与土司发生冲突,朝廷不仅未能取得明显优势,反而常常陷入被动局面。
蒙古骑兵的马匹不可谓不快,弯刀不可谓不锋利,他们征服了大片土地,却也只能做到压制,无法彻底根除土司问题。
陛下这次未免太过急于求成。
仅仅取得几场胜仗,消灭几个强大家族,就以为能够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