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首辅,您这是要为他们说话吗?(1/2)
而看到皇帝既不愿多言,众臣也识趣地不再追问。
皇家事务,知道得少反而更安全。
随后几位大臣又汇报了些其他事务。
朱由校听着,只觉无非琐碎小事,未放在心上。
待他们说完,才轮到他开口。
一句话便如惊雷炸响,听得王象乾一阵眩晕,年过八旬的老臣几乎站立不稳。
竟已将山西商人尽数拿下?陛下果然敢作敢为。
如此众多的商贾世家,竟在短短数日之内便被尽数拘捕,行动之迅猛令人震惊。
最让人惊讶的是,陛下是如何在他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如此大规模的部署的?
这么多天过去了,他们竟然丝毫没有察觉异样,山西那边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地方官员更未上报任何异常。
看着他们脸上写满的不解,朱由校并不打算解释什么。
这说明自己的布局是成功的。
大明皇室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皇权太过透明,缺乏应有的威严。皇帝的一言一行,文官们几乎都了如指掌。
正因如此,他们在与皇帝交锋时,往往占据上风,甚至让皇帝陷入窘境,无言以对。
能在大明压制住文官系统的皇帝,可谓寥寥无几。
像太祖、成祖这类手段强硬、行事果断的君主暂且不谈,宪宗之所以能在任内有所作为,正是因为他深谙文官的心理。
而仁宗、宣宗、景泰等几位皇帝,大多被文臣体系所掌控。
尤其是崇祯一朝,皇帝的日常起居几乎对臣子毫无隐瞒,晚上在何处歇息、睡几个时辰,都被摸得一清二楚。
皇帝的行踪一旦被掌控,那将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就如同被人看透了内心一样。
朱元璋为何令天下士大夫心生畏惧?正因为他做事毫无章法,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他那难以捉摸的权术手段,以及冷酷决绝的心性,让那些惯于内斗的老手也难以应对。
中宗宣皇帝曾说,治理国家,须霸道与王道并用,儒家那一套虚谈,实在无用。
纵观历史,凡是以儒家伦理为唯一准绳、凡事讲求礼法名声的皇帝,往往都成了权臣手中的傀儡。
若想在这场较量中活下来,朱由校就必须学习前人的做法,让自己变得难以捉摸,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陷入被动。
“陛下,不是说此事先放一放的吗?怎会突然动手,毫无预兆?”
王象乾在九边任职期间,就曾听闻国内有商人私下走私的消息。
但那背后的关系错综复杂,他只能选择暂时隐瞒。
如果不是皇帝前几天亲自提起,他几乎已经将此事抛诸脑后。
朱由校来自后世,虽不能说事事都看得通透,但对许多人的动机和意图,还是心中有数的。
他冷冷一笑,并未直接回应:
“国中有此等败类,岂能任其逍遥?朕上回按兵不动,是因为西南局势紧急,实在无暇顾及。”
“如今西南已定,正好腾出手来,难道还要继续拖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