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 第315章 深不见底的窟窿

第315章 深不见底的窟窿(1/2)

目录

朱由校粗略巡视了一番,见百姓生活安定,人心平稳,这才放心离开。

归途中,他终于开口询问那五百万两白银的预算问题。

“陛下,这份奏本确实是臣亲笔拟定的,但臣并未虚报。”

“臣仔细核算过,每支神武铳的制造成本,大约要二十两白银。”

“陛下的羽林军,短期内至少需要配备五万支神武铳,这就要花费一百万两白银!”

“臣还没将制造过程中的损耗与废品计算在内。若加上这些,至少还要再添几十万两。”

“臣不敢隐瞒陛下,十支神武铳中,至少有三支无法达标,有的甚至直接报废,根本无法使用。”

“部分火铳还需后期调试校准,才能交付军队使用。”

“军队作战,火铳必然损耗严重,维修保养和备件储备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朱由校略微估算了一下,觉得这些说法确实有道理。短时间内大量制造火铳,确实需要大额经费。

光是神武铳这一项,预算至少要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如今兵工厂又上马了佛郎机炮这个重点项目,所需资源和开支更是庞大无比。

一门经过改良、精工打造的大型佛郎机炮,造价高达十八两白银,小型佛郎机炮也需约十两白银。

朱由校的神机营如今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乏威力大、射程远的重型火炮。

缺少大炮支持,战场上的火力便会大大削弱。

若进行攻坚战或防御战,这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短板。

就连戚继光这样的军事奇才,在用步兵对抗骑兵时,也非常依赖火炮的支持。

神机营目前配备的火炮,多是从京营旧库中翻出的老式炮具,品质参差不齐,实在难以信赖。若非迫不得已,他根本不愿采用这些旧物。目前可用的远程火力,仅靠百余门小型青铜炮支撑。

如今有了适用的新式火炮设计,朱由校自然急于将其打造并投入使用。一百门火炮远远不够,他的初步计划,是至少列装一千门。

大炮的损耗率远高于火铳。明朝为何舍弃自制而转向海外采购,除了制造成本高昂与流程繁琐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技术不过关。

自产的大将军炮,合格率尚不及半数,更别说仿制他国火炮。

铸造一门大炮耗时极长,要使炮具达到最佳性能,至少需要五个月时间。炮管、车架、子炮等部件皆需工匠手工打磨,仅此一环,至少耗时两月。

除火炮外,流光神机箭、万人敌、神火飞鸦等多个项目也在同时推进,若无百万两白银支持,根本无法维持运作。

此时的朱由校才真正明白,为何太平时期的王朝会放松军备、不思进取。

军备开销之巨,远超想象,文官们自然不愿将大量钱粮投入这个仿佛深不见底的窟窿。

工匠的工钱和日常赏赐,也需要一百多万石粮米和近十万两白银,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支出。

朱由校粗略计算后才意识到,毕懋康所请的五百万两银子,已是极为保守的数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