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孙书记的“劝诫”,和气才能生财!(2/2)
“公安局那边,我也了解了一下情况。”孙明哲的语气,像是在陈述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人家也是按规定办事嘛。三年前的案子,卷宗封存了,调阅程序确实比较复杂,需要政法委和他们局主要领导审批。他们暂时不能提供,也是怕担责任,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他一连用了两个“可以理解”,直接将公安局的拒绝,定性为“合规操作”,而非“故意刁难”。
“小林啊,你要明白,我们纪委,和公安、检察、法院,都是政法战线上的兄弟单位。大家的工作,有分工,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江城的稳定。兄弟单位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团结,是互相支持,是顾全大局。”
孙明哲拿起紫砂壶,给林渊续上水,茶香再次氤氲开来。
“为了一件捕风捉影的陈年信访,去和兄弟单位较劲,影响了团结,伤了和气,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嘛。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林渊捧着茶杯,指尖的温热似乎驱散不了那话语里潜在的凉意。他终于明白,曹坤为什么敢那么嚣张。因为他知道,纪委里有孙明哲这样的“和事佬”。只要事情没有闹到无法收场的地步,孙明哲的第一反应,永远是“维稳”,是“顾全大局”。
“书记教诲的是。”林渊微微低头,态度恭敬。
看到林渊“听劝”的态度,孙明哲脸上的笑容更盛了。他觉得这个年轻人虽然锐气足了点,但还是识大体的,孺子可教。
“我们纪委的工作,是治病救人,不是一棍子打死。水至清则无鱼嘛。”孙明哲靠回椅背,端起茶杯,用杯盖轻轻撇着浮沫,一副传道授业的姿态,“江城这么大一个摊子,方方面面的关系错综复杂,要维持运转不容易。有时候,和气,才能生财,才能稳定。你这个位置,很敏感,以后要多看,多听,多想,不要急着下结论,更不要急着动手。”
这番话,几乎是明示了。
让你分管信访室,是让你去当“消防员”,去灭火,去安抚群众,不是让你当“纵火犯”,到处点火,把事情闹大。
“我明白了,谢谢书记的教诲,我以后会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林渊说道,语气诚恳。
“嗯,明白就好。”孙明哲对林渊的回答非常满意,他挥了挥手,“行了,也没什么大事,就是看你刚来,有些事提醒提醒你。回去工作吧。”
“是,书记。”
林渊站起身,恭敬地退出了办公室。
当那扇厚重的门在身后关上时,林渊脸上的恭敬神色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古井无波的平静。
孙明哲的这番“劝诫”,没有让他感到丝毫的挫败或气馁。恰恰相反,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孙明哲这种“和稀泥”的态度,这种对“兄弟单位”的无底线袒护,正是江城官场浊气横生,曹坤之流有恃无恐的根本原因之一。
指望孙明哲去支持自己查案,无异于与虎谋皮。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李卫东正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门口踱步,看到林渊回来,连忙迎了上来,脸上写满了担忧。
“林书记,孙书记他……没批评您吧?”
林渊看了他一眼,淡淡一笑:“孙书记勉励了我几句,让我大胆工作。”
“啊?”李卫东的下巴差点掉下来。
林渊没再理会他,径直走进办公室,关上了门。
他走到墙边的地图前,目光落在青阳县白马镇的位置,然后缓缓移动,扫过一个个派出所的辖区。
孙明哲让他“顾全大局”,让他不要去碰公安局这块“铁板”。
可他不知道,林渊真正要动的,从来就不是那块摆在明面上的“铁板”。
而是支撑着这块铁板的,那一根根深埋在江城各个角落,看似不起眼,却早已腐烂生锈的桩子。
孙明哲的“劝诫”,像一阵风,非但没能吹灭他心中的火苗,反而让火苗找到了新的风口,燃烧得更加决绝。
既然不能从大门进去,那他就自己,凿开一扇窗。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地图上一个被红笔圈出的小点上。
那是王浩饭店所在的区域——城西区,龙华路派出所。
林渊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那个刚刚存下的号码。
“表舅,我是林渊。”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而洪亮的声音。
“渊仔?你终于想起我这个表舅了?说吧,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