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李自成的困境,进退两难(1/2)
###第196章:李自成的困境,进退两难
大帐的帘子落下,隔绝了外面熹微的晨光,也隔绝了刘宗敏和田见秀等人离去时,那一道道复杂难明的目光。
帐内,死一般的寂静。
李自成独自一人站在那副巨大的京畿舆图前,像一尊被风霜侵蚀的石像。不久前,他那声嘶力竭的“总攻”命令,仿佛还在帐内回响,带着一种玉石俱焚的决绝。可当那股被逼到绝境的狂怒褪去后,留下来的,是比帐外晨风还要刺骨的寒意。
他缓缓地伸出手,指尖触碰到地图上“德胜门”那三个小字。指尖传来的,是羊皮纸的粗糙和冰凉。
他被人玩了。
这个念头,像一条毒蛇,在他心底最深处盘踞、吐信。从他举旗反明的那天起,他打过无数的仗,胜过,也败过。他面对过卢象升的天雄军,也面对过孙传庭的秦兵,那些都是硬碰硬的厮杀,是摆在明面上的刀枪。输了,他认栽,卷土重来便是。
可这一次,不一样。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
林渊……
他在嘴里咀嚼着这个名字,陌生而拗口。这是他从几个被俘的京营小兵口中拷问出来的。一个锦衣卫?一个新晋的兵部尚书?这算什么东西?大明的朝堂上,什么时候轮到一个毛头小子说了算了?
可就是这个他从未放在眼里的“小人物”,布下了一个让他感到窒息的局。
先是巩华城的粮草。一把火,烧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正好烧掉了那些新附军的念想,也烧掉了他李自成“闯王来了不纳粮”的金字招牌。他当时以为是意外,是内讧,甚至还借此整肃了军纪。现在想来,那分明是对方递过来的一杯毒酒,他不仅喝了,还自己干了杯底。
接着是谣言。那些话,毒辣得像是从他自己心底里挖出来的。句句都打在那些降兵、杂牌军的软肋上。什么“借刀杀人”,什么“鸟尽弓藏”,什么“嫡系吃肉外姓喝汤”,这些事,他想过,也准备这么干。可被那个林渊这么赤裸裸地挑明了,就成了他李自成刻薄寡恩、背信弃义的铁证。
然后,是那支该死的骑兵。来无影,去无踪。不杀人,只诛心。他们烧你的粮车,毁你的巡逻队,往你的井里扔死耗子。他们就像一群嗡嗡作响的苍蝇,打不死,赶不走,让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把几十万大军的士气,一点一点地磨掉。
最后,是卢沟桥那面旗。
一面“吴”字大旗。
这是最狠的一招,也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像一个路标,明晃晃地告诉所有心怀异志的士兵:别在这儿等死了,往西走,有活路,有饭吃。
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狠毒,精准,不留一丝余地。
李自成忽然感到一阵无力。他打得垮大明的军队,却看不透这个叫林渊的人心。这种感觉,比在战场上被人一刀砍翻还要难受。
他像一头被困在陷阱里的猛兽,愤怒地咆哮,下令总攻。可现在,独自一人时,他才真正看清了自己脚下的陷阱。
进,还是退?
进,就是他刚刚下达的命令。全军总攻。
他闭上眼,仿佛已经看到了明日的场景。那些被饥饿、疲惫和恐惧折磨得形同活鬼的士兵,被督战队用刀逼着,麻木地扛着云梯,冲向北京高大坚固的城墙。城墙上,是以逸待劳的守军,是那个叫林渊的家伙,布下的天罗地网。
箭矢会像雨点一样泼洒下来,滚石和檑木会像冰雹一样砸下。他的士兵,会像被秋风扫过的落叶,一片一片地倒下。
或许,靠着人海战术,靠着他麾下那些身经百战的老秦兵,能冲开一两个缺口。但那代价呢?他最精锐的家底,将在这一战中消耗殆尽。
赢了,他也是个惨胜,得一座空城和一群离心离德的残兵。
输了呢?
李自成不敢想下去。一旦总攻失利,这支本就靠着“胜利”和“抢掠”维系的军队,会瞬间崩盘,土崩瓦解。
那么,退呢?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他自己掐灭了。
退?往哪儿退?
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却被一座孤城吓得屁滚尿流地跑了。这个消息传出去,他李自成就会从“闯王”变成天下最大的笑话。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望,会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那些被他裹挟、被他击败的势力,会像闻到血腥味的狼群一样,从四面八方扑上来。西边有吴三桂,南边有明朝的各路勤王兵马,甚至他自己的队伍内部,那些本就蠢蠢欲动的将领,也会毫不犹豫地在他背后捅上一刀。
退,就是自取灭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