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龙影会墨羽·超然立格局(2/2)
禅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东方墨却微微一笑,那笑容清淡,却带着一种抚平躁动的力量:“陛下说笑了。墨羽之力,在于‘察’与‘补’,而非‘争’与‘夺’。”他顿了顿,继续道,声音清晰而坚定,“墨出身微末,游历四方,见这世间有煌煌盛世,亦有暗流疮痍。墨羽所为,非为一姓一朝之私利,乃为察补天道疏漏,护佑天下黎庶安宁,延续我华夏文明之火种不息。此,乃墨羽之志。”
他目光坦然,直视李世民:“陛下乃不世出之明主,文治武功,泽被苍生。墨羽愿见大唐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故而,辽东之战,墨羽愿效绵力,助陛下扫平边患,此心此志,天地可鉴。然,墨羽之行止,需依自身准则,立足于江湖之远,方能更清晰地观这天下大势,行这‘察补’之事。若入朝堂,困于一方天地,反而失了根本。”
他这番话,既明确表达了墨羽“家国天下”的宏大情怀与对大唐的善意,也坚决地划清了与朝廷的界限,强调了自身的独立性与超然地位。他将墨羽定位为“合作者”与“观察者”,而非“臣属”。
李世民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他一生阅人无数,能感受到东方墨话语中的真诚,至少,在“不为私利”、“护佑黎庶”这一点上,不似作伪。这种超然的姿态,他从未在任何一位谋士或武者身上见过。对方并非待价而沽,而是真正志不在此。
“若他日,朕之决策,与先生所谓‘准则’或‘天道’相悖呢?”李世民忽然问道,这是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
东方墨神色不变,平静答道:“若真有那一日,墨羽会选择沉默,或行力所能及之事,以全其志。但墨相信,以陛下之明,当不致如此。”
他没有说会对抗,也没有说会盲从,而是给出了一个基于自身立场的、留有充分余地的回答。
良久,李世民缓缓吐出一口气,脸上的线条柔和了些许。他知道了对方的态度,也大致摸清了对方的底线。这股力量,目前看来,是友非敌,且其存在模式,虽不受控,却也未必是坏事。强求不得,不如顺势而为。
“先生之志,朕已知之。”李世民最终开口,语气恢复了平静,“既然先生志在江湖,朕亦不强求。只望先生谨记今日之言,墨羽之刃,当为大唐之刃,墨羽之心,当系黎民之心。日后若有所需,或有所见,望先生不吝告知。”
这便是默许了墨羽的存在与独立性,并确立了未来一种非正式的合作关系。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东方墨微微欠身。
一场关乎未来格局的会面,便在这样看似平和,实则暗藏机锋的对话中,落下了帷幕。龙影与墨羽,在这雪谷禅房之内,达成了一种微妙而全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