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2/2)
他余光瞥见荀爽坦然自若的模样——这位颍川名士早习惯了苏烨用这种纸写信,每月还能收到**的纸张呢。
\"文若!\"荀爽急得直跺脚,\"快看内容!\"
蔡邕这才收敛心神,专注翻阅起来。
当最后一页合上时,两位大儒的手都在微微发抖。
\"儒道修行...竟能通过读书获得超凡之力?\"蔡邕的声音发颤。
苏烨笑而不答,只是做了个请的手势。
那册子扉页暗藏玄机——升级后的精神契约已悄然生效,此刻就算他们想说也说不出口了。
\"试试便知!\"
两位大儒对视一眼,盘膝而坐开始运功。室内的竹简无风自动,墨池泛起涟漪,映照出他们肃穆的面容。
两名饱学之士皆研习炼神之术多年,神识强悍,悟性超群。他们博览群书,这入门级的简版儒道修行法门对他们而言不在话下。
仅仅十余分钟过去,室内突然传来\"嗡\"的震颤声。两人周身开始荡漾起心灵之力的波纹,这力量以惊人的速度节节攀升。不足一个时辰,他们便已掌握要诀,在识海中凝聚出心灵之种。
收功后,蔡邕难掩震惊:\"竟是真的!儒门竟有修行之法!实在匪夷所思!\"
\"不止如此,\"荀爽捋须附和,\"更神奇的是这心灵之力的特性。它既包罗万象又纯粹无比,仿佛能随心意变化,几近于言出法随。\"
荀爽抬首望向苏烨:\"此乃何等力量?这法门又从何而来?\"
苏烨淡然答道:\"此力名为心灵之力,顾名思义源于本心。只要神识足够强大,确实能达至心想事成之境。但若力有不逮,轻则修为尽毁,重则形神俱灭。\"
\"至于法门来源?\"苏烨唇角微扬,\"不过是闲来推演所得。不知二位可还满意?\"
横竖他们无法外传,直言自创也无妨。果然,二人当即摇头:\"绝无可能!你才多大年纪?这等无上法门岂是你能创出的?\"
\"为何不能?\"苏烨反问道。
苏烨嘴角微扬,身后骤然显现出庞大的精神幻象。无形的威压笼罩着荀爽和蔡邕,令二人浑身一震。
\"这...这是由心神力量凝聚的幻影?\"蔡蔡邕感知到虚影中流淌的精神力,失声惊呼。
\"正是。\"苏烨颔首道,\"此乃我独创的武者心神修炼法门,我将其命名为心神幻象。修成此法,可加速武道进境。\"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若配合罡劲巅峰修为,更能助武者顺利突破至见神不坏之境,实乃无上秘法。\"
\"见神不坏?\"两人闻言皆是倒吸一口凉气。荀爽眉头紧蹙:\"此等机密不该轻易示人,若消息走漏,你可知后果?\"
苏烨朗声笑道:\"多谢二位挂怀。不过在下并非愚钝之人,早在这秘典中设下了禁制契约。未经准许,你们无法透露今日所闻。\"
他正色拱手:\"此举虽有不妥,但事关身家性命,还望见谅。\"
蔡邕与荀爽对视一眼,非但不恼,反而面露赞许。\"谨慎行事方为上策。\"荀爽捋须含笑。蔡邕亦点头附和:\"理应如此。\"
蔡邕也随之颔首道:“伯渊这份谨慎之心很妥当!”
“精神保密契约?世间竟有如此秘术?我竟毫无察觉!”
今日遇见苏烨后,种种事态发展已远超他的认知。
“自然难以感知。”
苏烨轻笑着解释道:“二位的炼神境界尚不及我,加之秘术本身的隐蔽特性,未能觉察实属正常。不过若能内视精神海,便可发现契约符文的存在。”
“当真?”
蔡邕与荀爽神色一凝,立即闭目探查识海。
“竟已开辟精神海,可自行内视?果然不凡!”
苏烨暗自赞叹。
他注意到此界文士修习的多为炼神之法。但因天赋差异,精神力强弱有别。
此类修行主要提升记忆力、思维敏捷度,其余效用并不显着。唯有少数天赋卓绝者,可短暂引动天地规则,行呼风唤雨、预判天象之事,然必遭反噬。
故而文士们通常仅用于增益才智,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们表面看来并无特异之处。
若儒道修行法问世,必将彻底改变文士缺乏战力的现状。
不过苏烨暂不打算外传此道——非心腹者绝无修习之机,即便己方人员也需订立严苛契约,凭功勋方可兑换。
(他早已深思熟虑过,基础阶段的儒道**可以预先借贷给身边的谋士文臣。
书院的学生同样适用这种方式。
总不能让他们的发展被耽误。
\"竟真的存在!完全无法动摇!连触碰都做不到!\"
蔡邕猛然睁眼,面露惊色。
他没想到苏烨的手段如此高明。
\"这是好事!说明契约牢不可破。\"
荀爽却笑吟吟地说道。
自家掌上明珠都嫁给了苏烨,他自然盼着苏烨越来越好。
\"说得也是!\"
蔡邕微微颔首,转而直视苏烨问道:\"该看的都看了,**也试了,确实令人震撼!现在可以说说究竟为何留我了吧?\"
他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毕竟这儒道**如此神妙。
\"嘿嘿!\"
苏烨搓着手笑了笑,随即正色向蔡邕拱手道:\"实不相瞒,我打算在江陵城创办书院,广收门徒,传授学识,培养人才。\"
\"如今书院已成,唯缺一位德高望重的院长。\"
\"蔡公乃当世大儒,名满天下。\"
\"故想请蔡公屈就院长之位,助我培养人才。\"
\"我愿提供充足的白纸与完整的上乘儒道**,以及所有修行所需资源,不知蔡公意下如何?\"
说罢,苏烨忐忑地望着蔡邕。
即便如此,他仍无把握蔡邕会答应。
此刻就看蔡邕如何抉择了。
\"唔...\"
蔡邕先是一怔,继而眉头轻蹙,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