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 > 第117章

第117章(2/2)

目录

\"自然因主公深知董卓为人。\"

\"敢行废帝、掘陵、弑君、迁都之事,以他对诸侯的恨意,岂会留下完好的洛阳?\"

以下为

洛阳焚毁一事正合董卓心意。他需要借此事强化迁都的正当性——唯有将洛阳付之一炬,才能断绝朝中大臣重返旧都的念想。

从军事布局来看,烧毁洛阳、迁空司隶人口对董卓更为有利。这片荒芜之地将成为天然屏障,任何进军关中长安的军队都必须穿越这片无人区。仅仅后勤补给线就需延长数倍,军需消耗将成倍增加,大幅提升进攻难度。

郭嘉转向苏烨继续道:\"主公,迁都与焚城恐怕都会动摇大汉气运,加速其衰败吧?\"

\"正是。\"苏烨赞许道,\"你的观察很细致。\"

郭嘉轻笑道:\"自迁都伊始,我便用望气术观测到大汉气运加速流失。皇陵遭盗掘应该也是原因之一。这些事未免太过巧合,董卓身边怕是有精通望气术的高人相助。否则以其所作所为,早该气运反噬而亡了。\"

袁氏谋算天下尚遭反噬,袁逢、袁隗等人接连暴毙,袁绍兄弟至今仍受气运诅咒纠缠。董卓恶行更甚却能安然无恙,显然有人为其化解灾厄。

\"确实如此。\"苏烨点头道,\"甲一最新情报显示,谋划者正是李儒。\"

\"又是他?\"郭嘉略显诧异,\"此人倒堪称顶尖谋士,各方面能力都相当出色。\"

董卓能有如今的地位,李儒的谋划功不可没!

足见一位顶级谋士对诸侯而言何其重要。

\"原来如此?\"

赵云等人听罢,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果然智者千虑,非武夫所能及。

他们虽非愚钝,却终究不善此道。

\"确是如此!\"

苏烨颔首道:\"李儒对董卓而言至关重要!\"

\"可惜此人与董卓气运相连,同样身负诅咒与劫气,可谓休戚与共,命运交织,难以割裂。\"

\"董卓败亡已成定局,李儒注定要随之一同赴死,绝无转圜余地。\"

\"除非有人甘愿损耗自身气运助其渡劫,否则纵使神仙也难解救。\"

\"若非如此,待董卓死后,我定会招揽此人。\"

终究是难得的人才。

虽手段狠辣了些。

但只要针对外敌,对苏烨而言反倒是好事。

贾诩不也是如此?

提及贾诩,苏烨忽然想到,按其谋划,贾诩未来恐怕难免要做些损害汉室气运之事。

届时必将遭致反噬。

所幸那时汉室气运衰微,反噬之力也会减弱。

为此损耗些许气运倒也值得。

况且他打算让贾诩从旁策应,怂恿董卓与李儒亲自动手。

如此所受反噬更轻。

出头椽先烂。

还是韬光养晦为妙。

待汉室气运金龙彻底消散,便可放手施为。

\"确实可惜!\"

郭嘉闻言,亦面露惋惜之色。

可见择主而事何其重要。

他深感幸运,当初主公选择了他。

即便那时有些任性,主公始终未曾放弃。

如若不然,此刻他或许已深陷懊悔之中。

\"不过,倒也未必!若未曾追随主公,我至今还不懂望气术与气运之道,不知何时才能领悟;\"

\"更不可能习得练气术...等诸多玄妙**,将天下大势看得如此明晰,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后悔可言了。\"

郭嘉心中涌起深深的庆幸。

正因未曾经历就无从知晓遗憾,才更令他感到后怕!

翌日拂晓,苏烨当即令典韦率四千铉珷营将士攻城,并遣黄忠、赵云领数百亲卫结阵协同,攻打阳人聚光卡。

若非郭嘉劝阻,他甚至准备亲自上阵。

\"杀!!\"

以铉珷营之精锐,加之战甲坚固,敌军难以伤其分毫。

唯有雷石滚木、火油金汁能对将士造成重创。

故而典韦等人一马当先,凭借天人境的强横实力,瞬息间便突上城楼。

随即在城头大杀四方,迅速夺取优势,各自清空一段城墙守军。

为城下将士创造机会,掩护他们快速登城。

转眼间,优势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铉珷营将士在典韦、黄忠、赵云的掩护下成功登城,随之结成战阵,汇聚军势,更快地扩大战果。

不过盏茶工夫,典韦等人已完全站稳脚跟,彻底掌控城楼及数百米城墙区域。

继而向关内推进。

\"不可能!敌军怎会如此强悍?哪有这般攻城的?\"

守将李应全程目睹典韦等人以蛮横之姿夺取城楼与城墙,满脸难以置信。

但要他亲自冲杀退敌,却又缺乏这份胆气。

\"撤!!!\"

最终,李应一咬牙,带着残部仓皇撤离。

\"哈哈!逆贼休逃!看箭!\"

黄忠目光如电,率先发现李应欲逃,当即挽弓搭箭。

箭矢破空而去,竟未借军阵之力,便似流星划过两百余步,直取李应咽喉。

\"嗬...这不可能!\"

李应捂住鲜血喷涌的脖颈,踉跄栽倒时仍瞪大双眼——那箭矢仿佛算准他闪避轨迹,反倒像是自己迎上去送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