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8章 叶言和老朱的心思互猜,我必做好这监察官!

第8章 叶言和老朱的心思互猜,我必做好这监察官!(1/2)

目录

不久后,叶言回到府中,他立即关闭书房门窗,连额头都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老朱...果然不是省油的灯啊。”

他喃喃自语,坐在家中的椅子上,手指都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可以说至今这两天的早朝等于给他狠狠的上一课,第一个分身的死和谏言倒是没什么……

第二个,单纯是叶言抓住了谏言机会,历史上停下十年科举的事,怎么看都离谱到家了。

可目前绝没有做到改变历史,仅仅是给举荐上了几个限制。

“不过这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深究这三法中的问题呢?”

这一点让他若有所思。

……

“父皇,你当真认为那言官所言的三法,值得在乎?”

朱标退朝后就随着他老朱来到处理政务的殿内,此时在一旁思考后,忍不住提出这一点。

然,老朱却一直批示着那日日上呈的奏折,一度无话,直到某一刻。

“哼,与其说这个……标儿,你认为咱还是当年的咱吗?”

此话一出,朱标眼神明显有了变化,可马上低头行礼。

“父皇拥有是凤阳时的那个父皇,断然没有改变。”

“是吗?”朱元璋明明在笑,可语气却变了样,“若真的没有改变,怎会出现两个拿命谏咱的言官?举荐制的问题,咱难道不知道?咱比他们还清楚这些狗官都在想什么,都在干什么!他们凭什么那般对咱!?”

此话的声音是越来越大,这也才是朱元璋的本相,朱标只能默默不语,心里也在思考这当了皇帝的爹,究竟在那里想些什么。

在这殿内,老朱批示了好久奏折后。

“标儿,你认为三法中的问题是什么?”

“父皇!”朱标马上精神起来,这也是他必然要说的事,“举荐者和举荐人必然无亲族关系,这看似合理,实则最为刁钻!此条一出,几近断绝了举荐之路的精髓啊!”

朱元璋的朱笔终于停了下来,他缓缓抬起头紧盯着大儿子,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惊讶。

“哦?刁钻?说来听听。”

朱标深吸一口气,整理思路:“父皇明鉴。举荐之制,其本在于信任……门生故吏,乡党姻亲,之所以能得举荐,正是因为举荐者深知其才其德,有担保之情谊,有连坐之责任在肩。”

“此乃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举荐根基,如今这‘无亲族关系’之限,看似杜绝了裙带,实则有大问题!”

“如何是大问题?”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其一,举荐者与被举荐者若无丝毫亲故牵连,何来深入了解?仅凭道听途说或几面之缘,便要为一个素无瓜葛之人担下举荐之责,甚至可能牵连自身前程乃至性命?试问天下官员,谁还敢轻易举荐?此举无异于自缚手脚,凭空增加巨大风险!”

朱标顿了顿,观察着父亲的表情,见他没有打断的意思。

“其二,此条看似严苛公平,实则逼迫官员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么彻底缄口不言,明哲保身,使朝廷失却大量潜在的贤才,要么,便是催生更加隐蔽、更加难以察觉的利益勾连!不是亲族故旧,便不能是心腹爪牙、利益同盟吗?”

朱标此时全然如叶言猜想那般,古代人,尤其是这掌权者中金字塔顶尖的人,那就没有傻子。

“如若断了亲族的这层关系,犯贪腐问题反而更难查证!到那时,举荐制表面干净了,内里却可能更加污浊不堪,如同蒙上了一层遮羞布,让监督更难着手!”

这便是朱标的愤怒,以及言辞激烈下的重重担忧。

殿内也一时完全寂静,老朱只是愣愣的看着他这个太子的大儿子,看着手中的一堆奏折。

许久后。

“哼哼哼~,标儿倒是看的清楚。”朱元璋居然摇头一笑,“那言官什么心思,咱比他还清楚……想借着死谏千古留名,咱偏偏不顺他的心,他想死,咱还就不让,咱倒要看看,他能不能做到他谏言的那般公正!”

朱标表情马上一变,原来他这个当皇帝的爹已经想到了核心,他其实也认为叶言的分身有些不对劲,其他两点,历练也是能想明白其中意义的……但那不等于直接给官做,反倒是对朝廷而言太亏本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