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考究两位士子之事,朱标的诧异!(2/2)
“老爷,贡院处好像发生了大事。”
不远处的酒楼,二层位置,一个虽穿着打扮和百姓无异的男人,身上的凌厉的气质却暴露他并非真正的百姓。
他面前。
“嗯?”一个同样乔装打扮的人,赫然就是当今太子朱标,他随着部下的示意,转头看到了贡院大门的情况,“叶言?还有士子们……这,尔速观察,将一切情况如实告知于孤!”
“是!”
再回到叶言所站之处。
在所有看热闹的百姓也好,还有其他科举士子的好奇目光包围下,他也不怕,直接问出了自己要问的问题。
哪怕他一个现代人还能记住四书五经不多,但一些通用的,他还是能记住的。
“《孟子·梁惠王上》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此段之后,孟子如何论述‘王道之始’?其核心要义为何?”
王秀才闻言,脸上立刻露出自信甚至略带轻蔑的笑容,仿佛终于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域。
张石头则一脸尴尬……
“回大人的话,此段之后,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此乃孟子阐述王道之始,其核心要义在于‘养生丧死无憾’,使民有恒产,进而教化之,使民知礼义,如此方为王道根基!”
这家伙说话极为迅速,看起来完全就是熟路孟子之书,显然是下过苦功背诵的,脸上还带着这有何难的得意。
叶言点点头,目光转向张石头:“你呢?可知其义?”
张石头脸更红了,显得有些窘迫,他努力回忆着怀中被翻烂的书本内容,声音不如王秀才洪亮清晰,甚至有些磕绊。
“回…回大人,小子记得后面是说让百姓有地种桑养蚕,老人有衣穿,有肉吃,饿不着冻不着……还要办学校教人懂道理,尊敬老人……做到这些,就是王道的开始了。核心……核心是让老百姓能活下去,活得好,懂规矩。”
这话简直太白了,赶上现代人的交流语法,可叶言却心中一惊,虽话不工整,但意思反而更加准确。
这一刻。
王秀才嗤笑一声:“粗鄙!连原文都背不全,也敢妄谈圣贤大道?”
“闭嘴!”叶言猛地喝止他的嘲笑,然后平静道,“意思也尚可。”
叶言话锋一转,问题陡然变得具体而务实:“若一地水田百亩,丰年亩产稻谷约三石(明制一石约120斤)。今岁夏汛,河水倒灌,淹毁其中三十亩,颗粒无收。其余七十亩亦因水患影响,收成减半。问:该地今岁实际收成几何?若官府按常例每亩征粮一斗,该地粮赋是否可足额缴纳?若有不足,缺口几何?当如何应对?”
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但结合了具体的农事灾害背景。
王秀才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了,他眉头紧锁,口中念念有词,手指下意识地在空中虚点计算。
但说出的话啊……
“百亩…淹三十亩…剩七十亩…减半…七十亩收一半…那就是…三十五亩的收成?不对不对…收成减半…是亩产减半……”他显然被“亩产减半”和“淹毁颗粒无收”两个概念搞混了,算术也有些混乱,额角微微见汗,一时竟算不清楚。
他强自镇定,试图引经据典遮掩:“圣人云‘损有余而补不足’……此乃天灾,官府自当体恤,或可蠲免赋税,以示仁政……”
回答也完全回避了具体的计算,空谈仁政。
叶言尚且还没有所回应,远处的酒楼上!
“荒唐!”朱标猛地一拍桌,刚刚听完了下属的汇报,他愤怒的实在明显啊。
“区区一个简单的算计都不明,光是四书五经通彻……这又有何用?空谈误国之辈!”
“殿下!”看到这样的太子,他下属也叫不出化名了。
“哼,孤也来了兴趣,这就是今年参加乡试的士子吗?孤倒是好奇了,这等水准如何参加明年二月的会试,有趣!”
叶言是想不到,现在已经引起了皇族的注意力,不过他也早就盘算了一点。
自己本体若把一切做完,必然引起别人的猜疑和不满,那么……
李魁!登场吧!
城北方向,分身已经一步步向着这里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