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你叶言很懂朕?!(1/2)
血溅金銮,谏此良策,这八个大字何其之重,百官一瞬间都安静了。
李魁他是真不怕死啊,不,他是恨不得现在就去死。
胡惟庸眉宇都有些奇怪之色了,这天底下竟然真有这等官员……倘若当官不是为了权力,难不成真的就是为了抱负吗?
百官们也是以各种各样的目光看来,或惊愕、或愤怒、或鄙夷,自然也有敬佩的。
而此刻的朱元璋依旧是面无表情,他既没有如周桢等人所期待的那样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将这狂悖之徒拖出去剥皮实草。
也断然没有像叶言所期盼的那样,被这以死明志的谏言所打动,拍案叫好。
他只是微微眯起了眼睛,目光在李魁染血的额角停留了一瞬,又缓缓扫过殿内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孔。
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数个世纪。
直至。
“咳咳!”老朱敲着龙椅把手,这会开口时语气看不出变化,“李魁啊李魁……你这脑袋,是铁打的?还是嫌咱的奉天殿柱子不够硬,想拿你的脑袋试上一试?”
他这般说着,叶言都忍不住想再度用分身反驳,结果老朱又说了与众不同的话。
“你先别说话……你想开那良家子特科?替贩夫走卒、乡野遗贤,不经童生、秀才的功名制度,就直考乡试会试?”
他突然一拍龙椅,声音高了一点,但并非极致的恼火。
“嘿!真是好大的口气!你李魁是真嫌咱这大明朝堂还不够热闹,想给咱把天捅个窟窿出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因他话语而面露喜色的反对派官员,话锋却陡然一转。
“不过嘛,不拘功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这话听的倒是很新鲜,也挺带劲。”
“陛下!”钱唐再也忍不住,急声出列,“此乃……”
“闭嘴!”
朱元璋马上恶狠狠的瞪眼望去,倒不是反感钱唐,对方这位历史上得善终的人,老朱还是很了解他的。
只是有些在乎体统的官员,他这一句话,一个瞪眼也把钱唐的话硬生生噎了回去。
“咱还没说完呢。”
他重新靠回龙椅,姿态甚至显得有些慵懒,但那股无形的威压却更重了。
“李魁说的,是有那么一点道理。”老朱慢悠悠的说着,根本就不在乎百官的表情变化,“‘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与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甚寡。’这是咱当初说过的,咱其实也烦透了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士子。这边关的将士、田里的农夫,乃至于河工上的匠人,他们懂的东西,有些确实是比书呆子强。”
他好像怀念起了过去。
“咱当年要饭的时候,最佩服的就是那些有真本事的手艺人……”
他这话一出口,一些出身贫寒的官员,或者说像徐达那般追随他的武将,无一不微微动容。
是啊,老朱的出身最是特殊,他见过底层人民的惨,知道底层和高层这群家伙的区别。
叶言也察觉到,老朱此次并没有如他所想的直接暴怒到极致,反倒是真的在思索,因此也让清流、世家的文官们脸色更加难看。
“但是!”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开不开这个口子,怎么开,开多大,这可不是你李魁磕个头,喊两声死谏就能定下的!更不是咱金口玉言一拍脑袋就能定下的!”
他猛地站起来,直接指向奉天殿外的京城。
“咱的大明必然一天比一天好,咱坐在这里听你们争辩……为的也是让百姓过的更加自在,很多事绝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随便决定!”
他又看向仿佛愣住的李魁,咧嘴一笑:“所以,兹事体大,关乎国本!咱是不能只听你李魁一个人在这狂吠,也不能只听钱唐他们几个老学究在这论什么体统之仪!”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最后竟然定格在叶言身上。
“叶言!”
叶言心头一跳,立刻出列躬身:“臣在!”
“咱让你拟的互举章程条陈呢?”朱元璋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拖延的催促,“写好了没?呈上来给咱瞧瞧吧!”
这话题的急转直下,让所有人都是一愣!
前一秒还在讨论惊天动地的良家子特科的谏言,下一秒就跳到了互举章程?
陛下这心思……真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胡惟庸也仿佛愣了一秒,但马上嘴角露出了几分笑意,仿佛内心做了什么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