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怒后想杜绝舞弊?极端派分身谏!(1/2)
接下来的半月叶言和分身也开始彻查所有士子,对照他们的号牌、户籍,看看是不是真正该参考的本人。
这期间,朱元璋也在早朝上询问了此事的问题……而且他似乎想到了此前被关起来的另一个分身,那个比李魁还极端的王彦,这会竟然放了出来。
不过这并不重要,六部汇报结束后,这一天发生了老朱问策的环节。
“哼!说完了?咱现在越想科举舞弊之事就越气,但咱也知道……科举想要顺利进行下去,势必是要有杜绝舞弊之法的!”
他看向汇报完六部问题的百官,毫不客气的挥手道:“来!可有爱卿有杜绝舞弊的提议?”
当时叶言和李魁两体都不在奉天殿上,但不影响正好用王彦这分身来观察现在的状况。
系统其实安排了数十个分身在朝廷之上,到目前为止也就死了两个……王彦也在死之前去发挥发挥余热吧。
再说,其实叶言也发现问题了,想让分身死其实不是容易的活,老朱虽然嗜杀,但他对于人才也是加倍的珍惜,除非他控制不了……
所以相比谏言让百具去死,不如好好利用这数十个分身来改变大明,那才是他能回家的主要办法。
朝廷上。
老朱此话说完后,几个真正为民而想的言官,是毫不犹豫的出来讲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御史躬身道,“臣以为,叶副使此前与太子殿下所提,‘糊名’与‘誊录’之法,实乃对症之良药!”
他慢悠悠的也讲出自己的认知。
“试卷既糊其名,使考官不知考生为何人,既可绝其循私念旧之情,再命书吏将考生原卷誊录抄写,以朱笔誊本呈送考官审阅,则笔迹无从辨认,纵有暗号关节亦难传递。此二法并行,可断考官与考生串联之途,实为防弊之根本!”
另一位年轻的给事中立刻附议:“王御史所言极是!糊名誊录,古已有之,宋时便颇见成效。此乃正本清源之道,恳请陛下速速推行于今科乡试及后续会试!”
朱元璋听着,微微点头,眼中的怒火稍敛,也显出思索之色。
他还记得当初死的叶言分身呢,那张谏才是提过这一点的第一人,此法在宋朝就有……
但糊名誊录和此次叶言发现的枪手替考,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法子终究是有问题,杜绝不了他憎恨的替考问题。
与此同时。
处理士子们信息的叶言,也在思索这一点。
朝廷上。
也有工部的好官,老成好侍郎提出他的看法。
“陛下,糊名誊录确为良策……然臣以为,仅此尚不足够,科举乃抡才大典,考场秩序亦需严加整饬。臣建议推行‘锁院’之制!试官自受命之日起,直至考试结束、阅卷放榜,皆须锁居贡院之内,断绝一切内外交通,饮食由专人送入。”
“如此,可绝考官于考前行贿受贿,考中串通的泄题之弊!”
“锁院?嗯,此议甚好!”朱元璋眼睛一亮,“把考官都关起来,看他们还怎么作妖!”
谁说古代人傻,这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了。
而且还有更狠的。
“陛下,此次事件已经眼中辱没朝廷威严。”都察院的一位佥都御史也提出建议,“臣以为考生入场之搜检亦需雷霆手段!臣闻前朝有夹带之弊,字条藏于衣缝、鞋底、发髻乃至食物之中,防不胜防。”
“哦?那爱卿你的想法是……”
“臣请旨,命搜检军士务必严查,必要时可令考生解衣脱靴,以铁尺探查发髻、衣带……凡搜出片纸只字者,立枷号于贡院门前示众,永不叙用!以儆效尤!”
这件事是谁都可以出来谏言,朱元璋再狠也不会在这种为大明好的事上杀人,所以百官也是随便说,这家伙的狠辣也可以理解。
“好!就该这样!给咱狠狠地搜!”朱元璋也听的兴奋,又一拍龙椅扶手,“咱宁可错搜一百,也不可放过一个!让那些想走歪门邪道的小崽子们知道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