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老朱的反思和偏执!(2/2)
“无妨,李魁之言孤听的明白……不会让他多思过的,叶卿,后续阅卷,还需你与他严格把关,务必选出真正有胆识、有担当,也能做实事的栋梁之材!”
“臣遵旨!”
与此同时的另一边。
朱元璋大步流星的远去,忙着回去处理那多到发指的奏折,内心却一点都不平静。
尤其李魁和叶言,包括标儿忍不住在刚刚说的话,他睁眼闭眼都能回想起来。
“遇敌则访才求援的怯懦退缩……遇藩王之患则高喊‘快削、狠削、宁错杀不放过’的极端激进!”
“他怕!他骨子里最怕承担真正关乎身家性命的失败责任!”
“所以面对藩王这等心腹大患,他必会以最极端、最不留余地、最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去‘解决’!!!”
但!
“狂悖!危言耸听!”朱元璋在心中厉声喝骂,试图驱散那令人不安的预言,“咱的标儿仁厚英明,咱的儿子们,那是骨肉至亲!是咱大明江山北御残元、南镇海疆的屏障!岂会自相残杀?!”
他对李魁描绘的那种未来有着本能的排斥和愤怒。
那是他亲手构建的藩屏体系,是他为了朱家江山永固精心设计的布局!
李魁凭什么敢如此诅咒?!凭一张考卷里莫须有设计的考题,凭借士子们的答案,就在那里分析他大明的未来?
凭什么!
其实此时他已经偏激了,他听进去不是因为李魁说的多么正确,而是他觉得黄子澄的答卷细细一想,确实很怕担责。
陈子宁等人尚且写明自己身为文官,或许不懂打仗,但这黄子澄满篇的不讲实话,只讲简单的想法。
过于恶心!
“哼,他要是遇到点风浪怕不是要缩进乌龟壳里,或者干脆……为了保住他自己的乌龟壳,怂恿上头把挡路的都砍了?”朱元璋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最后也烟雾的说,“实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人!”
他信了,但他的心情反而更加不好!
“削藩?为什么非要提起削藩,难道是早就对咱的安排不满?好他个李魁,简直可恨!”朱元璋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一股压抑不住的邪火在胸腔里冲撞,“这混账东西简直是离间咱天家骨肉!是在咒咱的儿孙自相残杀!”
削藩?绝无可能!至少在他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在他为朱家天下定下的蓝图里,绝对不会!
他的儿子们手握重兵,那是为了巩固朱家的江山,是为了抵御外侮,是屏障!是柱石!是分封的亲王天然就应该拥有的力量!
“咱的儿子们,只会是屏障,怎会是祸患?!李魁此言,其心可诛!”
可话虽如此,老朱却内心也有骚乱和难受。
这种隐患他真不懂吗?
“咱……真的一点不知道吗?”
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祸,史书上的教训血淋淋地摆在那里。
精明如朱元璋,他怎么可能完全预见不到权力膨胀后可能带来的倾轧?只是……他内心深处有着更深的执念和信任。
他信任自己的制度设计,他相信自己选定的继承人朱标的威望和能力是足以压制诸王,他更相信自己的血脉亲情,他们都是自己的儿子。
“嘁!只要标儿在位,只要咱的规矩立得铁桶一般,就不会有那一天!李魁说的那种极端情况,断然不会发生!”
老朱这人真是怪啊,要是一个出生在皇室的皇帝,他就不会这样想了。
他明明什么都知道,可是老朱就是不愿意去多做点什么,军户制度的世袭问题,他必然明白,但就老朱的眼光,给百姓设定了该有的户籍,好比印度的种姓制度……那才能让社会彻底稳定。
“哼,科举之后……咱要对咱的藩王们好好教育一番,其他都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