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质问李魁宝钞?拉着三臣下水!(2/2)
这几人,分别是洪武时期真正的极位权臣,胡惟庸、李善长,还有角落处沉默的刘伯温!
“臣,李魁学问尚浅,见识也或许浅薄!”叶言操控分身是毫不客气,居然直接将矛头突然直指庙堂中枢的这大臣身上,“但此等史书明载、前车殷鉴之事,莫非满朝朱紫,学富五车、深谙经史之道的列位公卿,也竟无一人知晓吗?!”
卧槽!
朱标都瞪大眼睛了,这李魁真是疯了,但这处理手段……妙啊!
你朱元璋问我宝钞有没有问题,好,那我就拉上群臣,咱们一起说道说道。
你看那李善长,他那张数月来都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变化。
那是被李魁这近乎诛心之言击中时,猝不及防的惊愕和一丝无法抑制的怒意,他袖中的手指捏紧了笏板,但终究没有动。
胡惟庸则难得眼神变得无比难看,他这会相对不满李魁,他只觉得对方这等话术……完全就是赤裸裸的阳谋!是在逼他这个当朝权相表态!
他胸膛也微微起伏,但显然在极力压制。
这宝钞之弊,他岂会不知?但其中牵扯太广,他既要从中渔利,又要掌控局势为自己所用,更不愿在朱元璋最敏感的问题上去触霉头!
沉默?
可现在没办法沉默,但开口……又该说什么?其实无论怎么说,都等于被李魁牵着鼻子走,去承认宝钞有弊!
但朱元璋就会彻底恼火他,比方说,他当时第一次推行宝钞的时候,你们这几个大臣可不是这样说的,当时不说,你现在说是为什么,难道当时是欺骗朕了?
胡惟庸都第一次感到局势有些失控。
再看角落里的刘伯温,这位被朱元璋隐隐猜忌,已经准备称病辞官的诚意伯,此刻终于缓缓抬起了眼皮。
他苍老的眼眸中没有怒意,只有深深的疲惫和一种了然于胸的悲凉。
李魁所言,何尝不是他心中积压已久的忧虑?
他早预见宝钞潜藏的滔天大患!但他深知朱元璋的执拗,更知胡惟庸等人的蝇营狗苟,他孤身一人,如何扭转?
看着眼前这锋芒毕露,宁折不弯的李魁,刘伯温枯槁的脸上竟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复杂神情,像是感叹,又像是无奈。
而且。
老朱真是一个不一样的皇帝,他愤怒是不假,但李魁这句话虽然让他的愤怒再度爆表……但是好啊,这阳谋他是非常喜欢的,这三位权臣可是他的心头大患,要压制,要看出他们的想法。
哪怕他已经准备让李善长滚出京城的权力圈子,让刘伯温赶紧辞官,让胡惟庸一人做大,最后好一同清理干净。
但他不建议在此之前,看看他们怎么想?
所以奉天殿陷入了难以言明的沉默中,那种沉默是老朱默许的,一些普通小官搞不懂,但大官们都清楚这皇帝是听进去了啊,他是默许了这阳谋。
不多时。
三位大官依旧不言,叶言却让李魁忍不住开口了。
“诸公为何不言?”李魁那是毫无畏惧,目光来回扫视这三位,“李相!你位居百官之首,难道也未曾读过宋元旧史?!胡相!你总理机要,难道从未闻江南民间私议宝钞日贱之苦?!刘中丞!”
他连刘伯温曾任御史中丞的旧职都点出来了,其势更盛!
“你乃陛下当年从龙之智囊,陛下都称你为‘吾之子房’!难道也未曾对陛下进过一言‘物轻则人轻’的道理?!”
他猛地转向朱元璋,话说的,直接逼着这三位不得不表态了。
“还是说……陛下,这朝堂衮衮诸公,皆已深陷党争私利,或畏首畏尾,或缄默保身,竟无一人敢为陛下长远计,为大明万民言?”
他忽然冷笑一下。
“这宝钞之问,这群臣反响……陛下,还不懂吗?”
好他个李魁,这再不表态,三位阁老(代称)可就坐实了不干事,光党争私利的话术陷阱中了。
太特么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