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宝钞问题结束,武侠分身青鸾?累了。(1/2)
文武百官说实话看的都有些傻了。
这王彦和李魁好像是一个人一样,一唱一和,搅动着今日早朝从最初质问宝钞之题,直至现在演变成李善长辞官,刘伯温被逼的出来再说去年得罪皇帝的谏言。
也直至他们二人的话语配合,最终说出这绝对能触动朱元璋内心的话!
徐达在。
实话讲,老朱当朝打人都无所谓的,他就算当朝随地小便,百官都得是一脸佩服的看着,甚至还要拱手夸赞几句。
这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威信!
而这两位文官,说了那么多,其实已经让老朱有所触动,徐达他了解这位凤阳皇帝的,对方本身也会在此次谏言后私下进行一定的整改。
而现在……
两位文官的合作谏言下,最后这句是最有效果的,太子朱标……能接手具有如此风险的江山吗?
老朱不想,也不能接受把这种江山给自己的好儿子,自己的太子啊。
而且……
胡惟庸虽然搞党政,但他的政治嗅觉绝对没问题,这种祸患确实该除!
这位现在的文官之首,也罕见的出列说话:“陛下,臣也有话讲!”
朱元璋依旧沉默,甚至回头看了看表情一样复杂的朱标,也转头看向想说什么的胡惟庸。
“讲!”
“是。”胡惟庸拱手后,看向李魁、王彦二人,“李佥事、王提督,此二人今日虽狂悖犯上,然其言确实有理。”
他看了看李魁二人,又看了看朱元璋,这下真是太罕见了,是完全帮叶言分身说话呀。
“陛下!您杀李魁易,可安万民难!毁宝钞易,但立万世信更难!”他深吸一口气,这一次无比坚决,“今李佥事所献‘兑付’之策,确实非示弱也,实为太子殿下——”
他猛地瞪大眼睛,十分严肃的说后面的话。
“留下一个安稳的江山,实为百姓留一条将来的活民之路!陛下当认可啊……此策若行,则今日殿上之血,便是他日史书丹青中,陛下为子孙谋的圣德!若拒……则今日李魁之血,便是他年倾覆大明江山的滔天祸潮!陛下!三代之患,现全系于您一念之间啊!”
其实说了一大堆都没意义,胡惟庸就是清楚了李魁、王彦配合的本质。
他朱元璋一个被权力笼罩的农家皇帝,农家人最在乎自己那三瓜两枣能不能给子孙,最希望子孙能借此安心的活下去。
朱标能不能顺利接手,这就是让老朱在乎的最关键一点。
朱元璋的沉默终于在数秒后被打破,他看着朱标那奇怪的神色,以及胡惟庸都出来谏言,而且这次谏言……老朱内心也觉得没问题。
他终究是底层来的皇帝,他虽然做事很狠,也只顾他的朱家江山。
但百姓的苦,百姓可能造反……
这在他看来是必须要提前阻止的,也让朱标顺利继位。
故!
“胡相所言深得朕心,也罢,朕准了!”
他如此说着,却不解气的又道:“李魁!即刻押入诏狱…听候发落!”
好嘛,老朱的报复心真没话说,但还好……又没有要处理分身的命令下达,他只是想解气而已。
同时。
“王彦。”
“臣在。”
这场谏言中,唯一收获巨大的就是王彦这分身,他质问皇帝质问爽了,皇帝现在居然还重用他。
“即刻拟《宝钞三策疏》!细列宝钞改革之法,把李魁那‘兑付所’的章程…也给朕写清楚!若有一字虚妄,朕剐你九族!”
“是!”
叶言此时头都大了,不是……老朱你不能换个人重用吗?
没完没了啦,我天天用分身去给你的政策写章程,累不累啊。
……
今日的早朝终于圆满落下帷幕,虽说最大的收获也就是把李善长整的辞官,让宝钞开启了一丢丢的兑换之法。
实际上想真正改变宝钞,想和未来一样有银行,有汇率,还要避免此时宝钞最大问题的通货膨胀。
难!
太难了。
大明现在建国四年,实在是真穷,老朱还是一个想赶紧北伐稳定江山局势的武皇帝,宝钞的通货膨胀是必然的。
那样才能有给士卒发的钱,朝廷也才有钱去打仗。
“呼——”叶言走回自己自科举就辞别许久的叶家小院,此时可算松口气,“唉,古代通货膨胀还能靠权力,靠杀戮在压制发展速度……未来,那是通货膨胀仅仅几年就展示了成效,通货膨胀的核心也就是过多的货币去追逐过少的商品,这个道理也没办法说给古人听啊。”
同时,叶言也终于看到狗系统发放的马甲奖励。
他刚刚推开久别的家园大门,院中景象让他脚步一顿。
一个娇小的身影正背对着他,在庭前那棵老槐树下……劈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