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比斗?政绩比斗!叶言官居东宫詹事府左赞善!(2/2)
他但凡认真学会那实务的问题,他至于连实务榜都上不去吗?
这……这叶言和皇帝老儿,这简直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啊!
他想拒绝,想求饶,但在朱元璋那逼人的目光下,他连一个不字都说不出来,只能在原地不停思索。
而张石头,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后,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不在乎官职大小的,他都摔了玉带,现在还能当官?
好!太好了!
他更不在乎前途险阻,他在乎的是终于有一个机会,能用实际行动证明李魁大人的新政是对的!证明他们这些寒门子弟,同样有能力为国效力,为民做主!
“学生张石头,领旨谢恩!必竭尽全力,不负皇恩,不负李大人所望!”
张石头说话间的颤抖都无法克制,他那个在后方的父亲,此时也是一脸激动,更是清楚叶言这人也等于给他家石头一个机会。
刚刚摔玉带,好悬没给他这个军户的爹吓出心脏病,现在能直接当官,哪怕是九品,都是光宗耀祖啊!
但黄子澄真不蠢,他在历史上得到的三傻称呼,不等于他真没脑子。
他知道自己狗屁不是,除了懂四书五经,他怎么和一个懂实务的人比拼政绩?
就在这生死一线的绝境中,世家子弟从小耳濡目染的权谋急智,如同溺水者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猛地在他脑中闪现!
不能硬抗!必须迂回!必须找一个朱元璋无法拒绝,甚至会觉得有道理的理由!
电光火石间,一个念头清晰起来——学习!对!就是学习!
黄子澄猛地抬起头,脸上不再是纯粹的恐惧,而是混合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和一丝刻意伪装出的幡然醒悟!
“陛下!陛下息怒!学生……学生知罪!学生狂妄无知,口出狂言,冒犯天威,更辜负了陛下开科取士、广纳贤才的圣恩!学生……罪该万死!”
他先重重磕头,额头瞬间青紫一片,声音带着哭腔,姿态放得极低。
朱元璋此刻冷哼一声,不为所动,倒是好奇黄子澄又要做什么?
然后!
黄子澄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泣血的恳求!
“然!陛下!学生方才聆听圣训,如醍醐灌顶!陛下痛斥学生只知空谈,不识实务,实乃一针见血!学生汗颜无地!回想此番实务策问,学生答卷拙劣,非是学生心存轻慢,实乃学生自幼囿于书斋,于地方庶务、钱粮刑名、民生疾苦,确实一窍不通!学生……学生有负圣恩,更有愧于读书人三字!”
他这番幡然醒悟的自责,倒是让朱元璋冰冷的脸色微微松动了一丝。
能认错,总比死不悔改强。
叶言也是开始动脑,这黄子澄也不是普通之辈,他要做什么呢?
答案马上出现!
黄子澄抓住老朱这一丝的松动,立刻抛出他精心准备的理由。
“陛下!学生方才听闻叶大人所提地方实绩比拼之策,更觉陛下圣明烛照!此乃真正为国选材、为社稷谋福之良策!学生学生心向往之!可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恳切和惶恐。
“可是学生现在深知自身才疏学浅,于地方治理之道,实如盲人瞎马!若陛下此刻便令学生赴任,学生惶恐非但不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反而可能因学生之无能昏聩,贻误地方,祸害黎民!”
他再度猛猛磕头,这话就图穷匕见了。
“此恐非学生所愿,更恐有损陛下新政之清誉,辜负陛下今日给学生这戴罪立功之天恩啊!”
“陛下!学生斗胆恳请!恳请陛下开恩!在学生与张石头赴任之前,能否?能否容学生与张石头一道,暂留京城,各自选朝廷良师,求更懂地方为官之道?譬如钱粮征收之规、刑狱诉讼之律、户籍田亩之册、灾荒赈济之策、兴学劝农之法……”
他那是都磕头出血了,却依旧坚强的看向朱元璋,看向叶言。
“就这样,学生甘愿悬梁刺股,日夜苦学!就只求能略通皮毛,不至到了地方,两眼一抹黑,做出祸国殃民之事,徒增陛下烦忧,更令新政蒙羞啊!”
这话也说的漂亮啊,你就说黄子澄这脑袋转的快不快,他当上建文三傻也不是全运气,人家这脑子是够用的。
他被历史学家批评最大的问题就只是过于迂腐,太在乎古代读书人喜欢的孔孟学问,历史倒车的腐儒思想,但凡有点脑子,朱棣造反都不至于成功。
他这也是以退为进,也真的算给他求了一道可能获胜的机会。
朱元璋一听也是有道理,他当然知道黄子澄是在耍滑头,是在争取时间。
但……这小子说的理由,确实让他很认可。
如果真让一个完全不懂实务的废物去当县令,万一真搞出民变或者大篓子,确实会损害他新政的声誉,也让他脸上无光。
而且,黄子澄这愿意学习的态度,至少表面上比之前那副狂悖发言的样子顺眼多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目光转向叶言:“叶卿,你怎么看?这小子说的,倒也有几分歪理。总不能真让个棒槌去祸害一方百姓吧?”
叶言心中冷笑,黄子澄这点小聪明他岂能看不穿?
但他也明白,朱元璋已经动摇了,而且,黄子澄这个学习的提议,反而给了他一个更好的机会!
“是,陛下说的没问题,士子黄子澄所言,虽明白着有私心,但亦非全无道理,地方治理,关乎民生社稷,若县令不通实务,确实可能酿成大祸,反令新政蒙尘。”
他如此说着,反而看向了张石头。
“那么下官在此也问一句……张石头,若让你选人叫尔当官之道,你选谁呢?我想陛下也会酌情安排的。”
张石头哪有一秒的犹豫?
“陛下,叶大人,学生张石头,只选李魁大人作为官务良师!”
好!
叶言的目的出现了。
朱元璋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不过李魁那厮也确实该从牢狱中滚出来了,也不知道这段日子的反思,那货还好不好像之前那么疯狂的谏言。
但是。
“好!朕准了!”
叶言也不忘问一下黄子澄,对方只说没想清楚,估计要回家与长辈,或者说和真正的世家人聊一下,也不知道到底会选谁。
总之。
“臣的看法就是这样,士子黄子澄所言非虚。”
“嗯,很好!”
朱元璋也点着头,心中已然有了判断。
不过,他最后也意味深长的看了叶言一眼,这个会揣摩圣心的小官,还真是在今天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而且科举改革的结果,朱元璋说实话是满意的,不说到底当官能不能当好,就今日看到军户子弟张石头这血气之勇,他本就是军队出身,他老朱无比喜欢这种年轻人。
以往的八股取士,哪能看到这种有血性的年轻人出现啊?
而且也该给奖励了。
“好,今日之事便就此打住……不过叶言你让朕很满意,叶言!”
“臣在!”叶言立刻躬身,心中念头飞转。
朱元璋这眼神,绝非单纯的赞许,其中蕴含的深意让他不得不警惕。
“你今日献策有功!革新科举,力排众议,推行实务取士,此乃为国选材之良策!今日更献地方实绩比拼之策,以实务证新政,以政绩论英雄,此策深得朕心,直指为官之根本!此乃大功一件!”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
“有功,就赏!有过,则罚!此乃咱大明立国之基!叶言听旨!”
“臣叶言,恭聆圣谕!”叶言心下一凛,知道重头戏来了。
朱元璋目光如炬,朗声道:“擢!原代监察司副使,正七品给事中叶言,现为东宫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正六品!赐绯袍银带!即日赴任!辅佐太子,参议机要,更兼督此政绩比拼之要务!”
哗——!
这在大街上的旨意一出,在场士子、百姓,简直是全场哗然!
东宫属官!正六品!
虽然品级只升了一级,但这位置的意义非同小可!
詹事府是太子的直属机构,左春坊更是负责太子文翰、讲读、启奏等核心事务的地方!
左赞善虽非最高官职,但却是能常伴太子左右、参与核心讨论的近臣!
这是真正的天子近臣预备役,是通往权力核心的跳板!
更关键的是,朱元璋还特意加了一句辅佐太子,参议机要!
这等于赋予了叶言直接参与东宫的决策权力!
这哪里是简单的升官?
这分明是将叶言从礼部一个边缘的言官,直接拔擢到了帝国未来继承人的核心圈层边缘!是朱元璋对叶言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所推行新政的强力背书!
说白了,朱元璋知道李魁那厮都得罪他到那个份上了,升官不合适,叶言现在做的就让他满意,当然更关键的是……
叶言那日给朱标讲通货膨胀的知识,这一次之讲在他看来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