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骂朝堂,气死你个朱元璋!(1/2)
今年是洪武四年,洪武五年是为第二次明太祖北伐的记录日子,这种事本就应提前一年去铺垫,去安排。
叶言本体上朝后,本来听的就昏昏欲睡,关乎北伐的意义也不用多说。
但是当兵部尚书出来谈及军队适宜时,这说的话合理吗?
“《严勾军户令》推行至今,成效卓著!……以往兵员虚额,缺伍废弛之积弊,为之一清!……铸我大明万世之基业!”
听听这话说的多好?
但叶言惊醒就是因为这一策,这朱元璋推行的政策,《严勾军户令》是什么好东西?
他听着百官闻言不断拍马屁,那说的天花乱坠的词,简直一阵反胃。
此策说白了就是在军户世袭制度上,为了避免大明洪武时期出现逃兵,为了拯救大明军队人数不足问题,朱元璋早期推崇的新政。
其核心就是抓人当兵,看起来没有问题,但历史证明这《严勾令》名为勾军,实为酷政,底下多少军户家破人亡?
本要求的是一军户出一丁当兵,结果后面延申成了,你家里长子战死?好,我大明缺人,我就抓你家同宗子弟,若同宗不足,我就抓你家同乡子弟,甚至抓童子兵。
而若有一人逃兵?全家一起死!
你看看,这政令能合理吗?这还能有人夸着呢?疯了吧!
‘狗屁的严勾令!这朱元璋不是疯了吗,这为了北伐,这政令还能继续下去?这群人都是疯子啊!’
叶言是眼睛越瞪越大,看着百官赞赏此政策,看着他们毫不在乎的样子,简直感觉心里都哇凉一片。
离谱!
眼看着众人就要扯到北伐这件大事上,但这《严勾令》的问题,叶言必须要拯救,必须要让朱元璋清醒!
所以那位兵部尚书刚要说到对北伐一事的准备工作上时。
叶言分身动了!
“臣!河南道监察御史陈启年,有本奏!”
当时是一声清冽的断喝响彻全场,是一时间打断了朱元璋在龙椅上欣慰的笑容。
李魁?
王彦?
不对啊,这俩人一个忙着去往各地弄人册,一个已经被赶到国子监,现在什么人突然谏言?
朱元璋霎时间笑容消散,立刻坐直,目光急速的看向百官人群中。
只见只见左侧御史队列中,一道青色官袍的男人毅然出列,此刻面色似乎极为激动,乃至于都微微泛白?
朱元璋还没说话,这洪武四年的兵部尚书乃是蒙古降臣世家宝,他被打断后脸上是明显掠过一丝错愕与明显的不悦,强压着怒气道:“陈御史,陛下驾前,何事如此急切?没见本官正在奏报军国要务么?”
新分身陈启年却根本不看他,朝着朱元璋哪里丹深深一揖,声音突然大声起来,甚至充满了沉痛之色。
“臣要弹劾的,正是世尚书方才罔顾事实、欺君媚上!更要弹劾这祸国殃民的《严勾军户令》!此令非但不是铸我大明万世基业的良策,实乃绝户断根、逼民造反的亡国之策!好?好个屁!”
“哗——!”
满朝文武瞬间炸了锅!
疯了!这陈启年绝对是疯了!不仅直斥尚书欺君,连陛下亲自推行的国策都敢骂好个屁?!
世家宝气得胡子都在抖,指着陈启年的鼻子:“狂悖!你…你竟敢…诽谤国策,污蔑圣断!”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阴沉得能滴出水,手掌重重一拍龙椅扶手:“陈启年!你好大的狗胆!当着朕和百官的面,口出秽言,质疑国策?你今天要说不出了子丑寅卯,朕剐了你!”
面对帝王之怒,叶言也一点没缩,反而控制分身脊梁挺得更直,眼神里的怒火几乎要喷出来,直接吼了回去!
“陛下!不是臣胆大,是这《严勾令》逼得臣不得不以命直言!这玩意从头到尾就烂透了!臣今天就当着陛下的面,把这酷政的遮羞布全给它扯下来!”
他猛地转身,手指几乎要戳到世家宝脸上,唾沫星子都快喷他一脸!
“世尚书!你告诉我,同甲连坐是好东西?一人逃,全甲遭殃!邻里乡亲转眼就成了互相监视举报的仇敌!军户们日夜提心吊胆,生怕隔壁出事自己跟着掉脑袋!这叫稳固兵源?这他妈是在自毁长城,是在我大明根基下埋火药!”
不等任何人反应,他声音再次拔高!
甚至朱元璋啪的一声猛拍龙椅,新分身都根本不给他发怒的机会。
“我倒要问问你,问问百官,甚至问问陛下。”
他猛地指向朝堂之外,叶言现在谏言业务水平极为熟练,那是直接就说明重点。
“这《严勾令》的苛刻要求,你们是看不到吗!啊!”
他咆哮的怒吼那位兵部尚书啊。
“本户不足,勾及同宗?放你娘的狗臭屁!这就是绝户计!多少人家长子刚战死沙场,尸骨未寒,你们就拿着这狗屁令旗去抓人家次子、甚至才十二三岁的幼子!那是去当兵吗?那是送去给人当箭靶子!你们把老百姓当牲口,一窝端吗?!”
“还有那买闲贴丁!说的比唱的好听!不就是逼着军户卖儿卖女、倾家荡产给军官胥吏塞钱买平安吗?!这钱进了谁的腰包?肥了谁的私囊?陛下!这哪里是勾军,这分明是刮民!是喝兵血!是用军户的骨头熬油点灯!”
他每骂一句,世家宝的脸色就白一分,百官的头就低一寸,整个奉天殿鸦雀无声,只剩下陈启年一个人咆哮的声音在回荡,还有朱元璋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