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两点关键主张,以及观风之弊?!(2/2)
“首先,防微杜渐,避免结党。”叶言目光扫过胡惟庸等人,话虽尖锐,却占着理,“若让张石头随某位尚书、侍郎学习,黄子澄随某位边镇大将观风,且不论这两位重臣是否有暇悉心教导,单说这层‘师生’关系一旦确立,便难免被打上派系烙印。”
这一点朱元璋瞳孔收缩,他因为观风对皇帝的利益,差点忘了这事。
胡惟庸他们都眼皮微跳,没有作声,心中却知叶言此言直指要害,更是诧异的看来,这话是绝对正确的!
“由此,日后无论张、黄二人表现如何,其成绩都会被旁人视为背后座师之功过或操纵之结果。这观风郎制度旨在为国选才,而非为朝中大佬培植羽翼,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其次,褪去光环,直面真实。”叶言很肯定的阐述这一点,并且继续解释说,“有名望的大臣,其身边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办事体系和信息过滤机制。”
“年轻士子跟随其后,所见所闻,多是经过其吏下层层筛选,符合他们心中‘大员’高官身份和期待的标准答案。”
“他们学到的,是如何维持官威、如何遵循成例,而非如何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而最低等的官吏,如新任的县丞、主簿、巡检司副巡检、乃至有经验的税吏、书办,他们才是真正冲在治理第一线与百姓鸡毛蒜皮打交道的人。”
叶言语气突然加重一些,是极为希望老朱听进去。
“而这些基层官吏,或许学识不高,或许手段粗糙,甚至可能有些陋习,但他们最懂地方民情,最知政策如何落地,也最清楚哪里是漏洞,何处有弊端。”
“因此让张石头、黄子澄跟随他们,才能看到赋税是如何一分一厘从百姓手中收上来,官司是如何在乡间调解,盗匪是如何被缉拿,河堤是如何一筐土一筐土地垒起。”
“这其中的艰辛、智慧与无奈,是坐在高堂之上的大员们永远无法亲身传授的!”
“最后,平等起点,唯才是举。”叶言总结道,“用最低等的官吏作为导师,等于剥夺了张、黄二人所有的外部倚仗。他们未来也无法凭借‘我是某某地方重臣门生’的旗号在未来的地方或者我大明官场上获得优待,也无法在观风中从导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和庇护。”
这是古代人可能意识不到,但现代人都玩出花的事实。
这帮人初听一愣,但老朱马上眼神中……出现了怒火?
他明白了——
也是叶言暗示的观风制弊端!
毕竟结党还不算狠,若是他们真跟着地方大臣去学习,人家若就真帮你写观风笔记,那重臣写出来的玩意,老朱肯定看的欣喜,他们可比这学生厉害多了。
而这就延伸出另一个可能,观风郎借着人家给的标准答案写成笔记,变成叶言谏出此改革的为官选拔依据,这不等于让地方大官亲手培养自己的门生在朝廷中成为有实权的官吏,未来若也都变成了大官,这不等于在帮他们主动结党吗?
朱元璋想明白后,是差点就在瞬间去动了真火,差点打断叶言在哪里谩骂。
倒不是骂叶言,而是这种事还真他娘的可能。
这不观风制有好有坏啊,这坏的一面,嘶,有点恐怖了。
胡惟庸此刻却微不可查的眼睛骤亮。
这东西……
叶言不愧是提出此谏的人啊,他顾虑的这点……不正是此观风制下的最大漏洞?
那么老胡此刻就有了一个贪心的想法,也是他这等喜欢结党的能臣会想到的——必须让改革成功!
日后收益才更大!
叶言并没有关注胡惟庸的表情,只是最终总结了此主张的核心。
“由此,臣主张便是选低级官吏为观风老师,这一切也都需要他们自己去配合这等官吏,一同去看、去听、去问、去悟。”
“这样一来,半年之后回京述职,他们所呈现的《观风笔记》和应对策问,才真正是其个人能力、心性和悟性的体现,再无半点水分可掺。这才是最公平的较量,也最能体现陛下‘实务取士’的初衷!”
“所谓,穷乡僻壤方显本色,微末小吏才见真章!这就是臣第二主张了。”
叶言说完,武英殿内一片寂静。
老朱此刻其实内心有了波动,这弊端,他听到了,他知道了啊!
但……
瑕不掩瑜!
朱元璋即使内心波动极大,面上却缓缓站起身,眼中闪烁着极度欣赏乃至兴奋的光芒。
他来回踱了几步,猛地停下,大声道:“绝!真是绝妙!叶卿,你这两点主张,可谓是给这观风郎制度点上了画龙点睛之笔,你不愧是谏出此改革的功臣!”
“好啊,你那句穷乡僻壤方显本色,微末小吏才见真章,也是好话,好话啊!太好了!”
他看向胡惟庸等人:“众卿以为如何?”
胡惟庸都不等其他人墨迹提意见,第一个率先拱手:“臣以为,叶侍讲思虑周全,深谋远虑,此二议切中肯綮,臣完全附议,没有一点意见!”
徐达、吏部尚书等人都一愣,但细细想来也确实没有反驳的余地了,都纷纷表态赞同。
毕竟叶言的分析条理清晰,理由充分,完全站在了公心与实效的立场,让他们无从反对,甚至心生佩服。
“既如此,那就这么定了!”
朱元璋一锤定音,可目光却隐晦的看向胡惟庸,内心不知道在合计什么。
脸上还是一脸兴奋!
“吏部、兵部,依叶卿之言,重选观风之地,务求穷困艰难!至于随行导师……嗯,就选那些新晋不久、未染积习,最好还有些冲劲的底层佐贰官!”
“朕倒要看看,离开了京城的花团锦簇,扔到了穷山恶水,跟着芝麻小官,我大明的这两位‘未来之星’,能给我长出什么真材实料来!”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命。
“退下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