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216章 来,我给你断句,断的古代人都吓蒙了!

第216章 来,我给你断句,断的古代人都吓蒙了!(2/2)

目录

他控制的分身笑了笑,直接道:“我想光是断句就教导你了……这便是格这万事万物之本真,包括这承载思想的文字本身!”

“本先生方才演示的几种断句,可并非信口胡诌,皆是历代有学者依据古音韵、语法、语境,乃至出土简牍,一点点考据与辨析出来,而这就是‘格’出来的可能。”

叶言说起这个也是佩服,自家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断句,断就是各种意思,其他语言想做都做不到。

“他们做的,不正是此格物学,将格物工夫在经典上的应用手段展示?所谓不盲从,不轻信,敢于用方法去逼近那个可能被尘埃掩盖的真实。”

“若无此种格物之心,若无此种审辨之法,千年之下,我辈或许仍在为一句被误读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争得头破血流,却不知刀刃所指,或许早已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现在的朱棡已经懵了,他这才算是彻底被击败了,这还争什么儒学和格物学,他连儒学的圣贤之话到底是对错都分不清,他能拿什么来反驳眼前李魁这位先生?

做不到!

叶言一看……嗯,这小屁孩古人的辩论杀伤力太低了,简直还没战斗爽,已经结束了。

他内心无奈一叹,这可不如早朝上那些大臣们能言善辩啊。

最终也干脆总结了一下。

“所以儒学的先生去教殿下遵从道统……而本先生的格物学,却能教殿下如何辨别道统是否从一开始就被人指错了路……殿下,您说,光是这‘断句’一事,值不值得格上一格?”

“这种最方便,是个人就能做……力求确然的思考,是不是格物所致?它,重不重要呢?”

朱棡踉跄后退半步,脑中是意识到他以往所学的儒家义理,在这番断句的格物学下,已经崩塌了。

更可怕的是,现在重要的不再是“民可使由之”到底该怎么断,而是——

如果一种学问,连自己依赖的文本基础之不确定性都无力察觉和纠正,它又凭什么宣称自己能指导纷繁复杂的现实万事?

孔圣人啊,您当初就断句了该多好呢?

可惜,这已经不可能了。

这位未来晋王看着看着地上那行被不同断句方式彻底解构的圣人之言,又看向眼前这个自称立格物学的李魁,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野蛮地在脑海里破土而出!

或许……格物学所指向的,是一种比他所熟知的一切学问,更为基础,也更为可怕的力量。

万事皆可格!

旁边的朱樉眼中都精光闪烁,似乎想到了什么。

而朱棣则挠着头,嘀咕道:“乖乖,读个书还有这么多门道?那以后先生教我的,我还敢不敢信啊?”

嗯,他岁数小,但看的更明白。

如果连最基本的句读都可能出错,那建立在这些句读之上的整套学问体系……又该有多少值得商榷之处?

朱樉……

“嘶,那以后我也可以利用这个‘漏洞’去做事?”

“……”

突然间!

一行六人算上了老汉,再刨除突然嘀咕出此话的朱樉。

五个人都皆为默契的转头看向这位未来秦王。

‘你是人吗?’

卧槽!

叶言立刻就意识到,不好,教的是好东西,但人不行啊!

妈的,立刻就得打补丁,此事必须要让朱元璋定下断句之本!

所谓官方断句肯定……

不过嘛,叶言大概猜到了什么,他看朱棡那副震撼和思索的模样,估摸对方之后肯定会去找其他先生,或者直接找朱标?

历史中,据说朱棡和朱标关系似乎不错,哪怕之后也会牵扯朝堂上的宋濂那位大儒?

好!

早朝上舌战群儒,那才叫有趣。

叶言预料到此事,不但不恼火,反而是兴奋的可怕。

但是嘛。

‘倒霉朱樉,你这家伙真是能钻漏洞……不过,臭小子们,感受到知识的威力了吧?先把你们对经典的迷信打破,我这格物实学才有空子钻进去。’

科举改革不够,要真想让百官未来都会做官,会真正在乎实务……相比立学,叶言真正的野心是把此学深入人心之中,这才是他不枉穿越来大明的作为。

接下来,无人反驳……

可之后叶言及其分身,那是肯定有事做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