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2/2)
第二天,运丁回来报告说:“我在国子监问过了,守门的说监里确实有个武相公叫武书,是位成绩优秀的监生,现在住在花牌楼。”萧云仙一听,就立刻说:“赶紧准备准备,不用摆仪仗,我这就去拜访他!”
很快,萧云仙就来到了花牌楼,找到一座坐东朝西的门楼,递上自己的名帖。武书收到名贴后,就出来和他见面。萧云仙客气地说:“我就是个当兵的,刚到这儿,一直以来非常仰慕有学问的人。前些天在广武山的墙上读到先生的诗,喜欢的不得了,所以今天特意来拜访。”武书也是谦虚道:“我那诗就是一时有感而发,让您见笑了。”两人坐下喝了会儿茶。
武书就问:“先生从广武山来,应该是从京城被选派到这儿任职的吧?”萧云仙叹了口气说:“不瞒先生,此事说来话长。我之前在青枫城打仗,后来因为修城花超了公款,赔完钱后,按照千总晋升的规矩,被选到江淮卫任职。不过能认识先生真是太幸运了,以后还得多多向您请教,改天还有事想和您商量。”武书说:“我一定尽力!”两人聊完后,萧云仙就起身告辞了。
萧云仙告辞后,武书把他送他到大门外,这时国子监的杂役气喘吁吁地跑来,说:“大堂虞老爷急着找您有事!”武书就赶忙去见虞博士。虞博士告诉他:“老弟,朝廷表彰你母亲的事,因为咱们上报晚了,已经被驳回了三次,现在终于批准啦!立牌坊的银子在衙门里,你赶紧去领吧。”武书谢过虞博士,就开心地出来了。
第二天,武书就带着名帖去回访萧云仙。萧云仙热情地把他迎进厅堂,两人行过礼就坐下了。武书先开口道:“昨天让您白跑一趟,实在招待不周,您还夸我写的诗,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带了些自己印的诗集,还请您指点指点。”说着就从袖子里掏出一卷诗递给萧云仙。萧云仙接过来看了几首,赞不绝口,随后又把武书请到书房,摆上饭菜招待。
吃完饭后,萧云仙就拿出一个卷轴递给武书,还说:“这卷轴里记录了我半辈子的经历,想请先生您写篇文章或者几首诗,让这些事能流传下去。”武书听后,就把卷轴放在桌上打开,只见上面写着“西征小纪”四个字,里面还有三幅图:第一幅画的是“椅儿山破敌”,第二幅是“青枫取城”,第三幅是“春郊劝农”,每幅图李广那样有本事却命运不好的将领太多了!您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现在还只是个小官!写诗这事我一定尽力。不过您这些战场上的功劳,受限于官职级别,估计很难记入正史,得找几位文坛名家写点文章,收录在他们的文集里,这样才不算埋没您的一片忠心。”萧云仙说:“不敢当!只要有您的大作,我这些事就能流传了。”武书说:“话不能这么说。这卷轴我先带回去,我认识几位特别敬重忠孝之士的名人,他们要是看到您的事迹,肯定愿意题诗作文,我先拿去给他们传阅看看。”萧云仙问:“您不如直接告诉我他们是谁,我去拜访?”武书说:“这样也行。”于是萧云仙就拿来红帖子,让武书写名字。武书写下虞果行博士、迟衡山均衡、庄绍光征君、杜少卿杜仪等人的名字和住址,而后就把帖子交给了萧云仙。完事后,武书就拿着卷轴,告辞离开了。
第二天,萧云仙就按照名单去拜访这些人,大家也都回访了他。没过多久,萧云仙就接到粮道的公文,要他押运粮草去淮安。他乘船到了扬州,在钞关码头挤着排队时,突然听见后面一艘船上有人喊:“萧老先生!您怎么在这儿?”萧云仙回头一看,惊喜地说:“呀!是沈先生!您啥时候回来的?”于是就连忙让人把船靠过去,沈先生就跳上了萧云仙的船,萧云仙问:“自从在青枫城分别,好几年没见了,您啥时候回南方的?”沈先生说:“多亏您的照顾,我教了两年书,攒了些学费,就回老家了。这次是送女儿嫁到扬州宋家。”萧云仙恭喜道:“恭喜令爱,礼轻情意重。”随即就让随从封了一两银子当贺礼,又说:“我这次押运粮草北上,不能停留,等我回官署后,再请您相聚!”说完两人作别,萧云仙就开船离开了。
沈先生则是带着女儿沈琼枝,在岸上雇了一顶小轿子抬着女儿,自己押着行李,到了缺口门,然后住进大丰旗下的店里。店里伙计通报给宋盐商宋为富后,宋为富就派家人传话说:“老爷吩咐了,把新娘直接抬到府里,沈老爷就留在店里住着,让账房摆酒招待。”
沈先生听了这话,就跟女儿沈琼枝说:“本以为到这儿能先住下,等选个好日子再办婚事,现在怎么这么大大咧咧的?看这架势,他们根本没把你当正妻。这门亲事,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女儿你得拿个主意。”沈琼枝说:“爹,您别担心。咱们家又没签卖身文书、收他彩礼,凭啥去他家做小老婆!他既然这样办事,您要是跟他闹,反而落人口舌。我现在就坐轿子去他家,看看他到底想怎么对我。”
沈先生没办法,只好依着女儿,看着她梳妆打扮。沈琼枝头戴花冠,身穿大红嫁衣,拜别父亲后就上了轿。宋府的家人带着轿子,一路来到河下,就进了宋府大门。这时,几个抱着小孩的老妈子正跟看门的管家在大门口说笑,看见轿子来了,就说:“是沈新娘到了?下轿吧,从水巷里进去。”
沈琼枝听了也不搭话,下了轿径直走到大厅坐下,大声说:“叫你们老爷出来!我常州沈家,可不是什么低贱人家!他既然要娶我,为什么不张灯结彩、选个吉日明媒正娶,却偷偷摸摸把我抬进来,跟娶小妾似的?别的我先不问,让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出来给我看,拿出来我就没话说!”老妈子和家人们都吓了一跳,觉得这新娘太厉害,于是就赶紧跑到后面报告给宋为富。
当时宋为富正在药房监督药匠加工人参,听了这番话,脸涨得通红,说:“我们大盐商,一年起码娶七八个小妾,要是个个都这么难缠,这日子还怎么过!她既然来了,还怕她能跑了不成!”他琢磨了一会儿,就叫来一个丫鬟吩咐:“你去跟新娘说,老爷今天不在家,让新娘先回房休息,有话等老爷回来再说。”
丫鬟传话后,沈琼枝心想:“总在这儿干坐着也不是办法,不如先跟她进去看看。”于是就跟着丫鬟从大厅背后左边的小角门进去,穿过三间楠木厅后,就来到了一个大院子里,院里堆满了太湖石假山。沿着假山走到左边小巷里,又进入了一个花园,花园里竹子、树木交错,亭台楼阁宽敞明亮,还有个特别大的金鱼池,池边还围着朱红色的栏杆,鱼池旁边是一条走廊,走到走廊尽头,再穿过一个小月亮门,就有四扇金漆门,进去后是三间屋子,一间做卧室,布置得整整齐齐的,看起来是个独立的小院子。随后,老妈子还送来了茶水。
沈琼枝喝着茶,心里暗想:“这么幽静的地方,估计那宋为富也不懂欣赏,先让我在这儿住几天,看他能耍什么花样!”丫鬟回去跟宋为富汇报说:“新娘长得倒是漂亮,就是看着不好惹,不是个省油的灯!”
第二天,宋为富派管家到沈先生住的店里,让账房拿出五百两银子给他,说:“您先回府,姑娘留在这儿,我们保证她没事。”沈先生一听就急了:“坏了!他明摆着把我女儿当小妾,这怎么行!”于是他就立刻跑到江都县衙门告状。
知县看了状纸,就说:“沈大年既然是常州的贡生,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文化人,怎么会甘心把女儿给人做妾?这盐商也太霸道了!”就把状子收了下来。宋家听说这事后,就赶紧让管家写了一份申诉状,还暗中疏通关系。
第二天,知县的判决下来了。在沈大年的状子上批道:“沈大年既然把女儿琼枝许配给宋为富做正妻,为什么要自己偷偷把女儿送上门?明显就是去做妾的!这是故意捏造事实来捣乱,本县拒不受理!”然后还在宋家的申诉状上批了一句:“已经在沈大年的状子上批示了。”
沈大年不服气,又补交了一份状子。这下知县发火了,骂他是个胡搅蛮缠的讼棍,然后就下了一道批示,又派了两个衙役,把他押回常州老家。
沈琼枝在宋家等了好几天,都没听到父亲那边的消息。她心里琢磨:“肯定是宋为富把我爹搞定了,接下来就要来为难我了。不如先离开这儿,再想办法。”于是,她就把房间里能用的金银器皿、珍珠首饰都打包成一个包袱,穿上好几条裙子,打扮成小丫鬟的样子,还买通了丫鬟,趁着五更天,就从后门偷偷溜了出去。天刚亮,她就已经出了钞关门,上了一艘有女眷的船。
上船后,沈琼枝心想:“要是回常州老家,肯定会被乡亲们笑话。”她又仔细盘算:“南京可是个好地方,有不少名人。我还会写点诗,不如去南京靠卖诗谋生?说不定还能遇到贵人,改变命运呢。”主意打定后,她就在仪征换乘了过江的船,一路朝着南京出发了。
沈琼枝去南京能遇到自己的贵人,改变命运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