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轩辕国诸王祝寿 蓬莱岛二老游山(2/2)
伯虑国王道:“你这说法是好,可我一点都不懂,这可咋办?”犬封国王道:“这有啥难的!王兄要是乐意,将来我就到你那儿住些日子,亲自指点你家厨子,不过一年半载,肯定能学好。但必须我在那儿天天亲口尝味道,时时指点,才能一天比一天好。”豕喙国王道:“我对做菜虽说不精通,但也懂点皮毛。伯虑王兄要是请犬封王兄去,我也能陪着,说不定能帮着出点主意呢。”
正说着,女儿国王忽然看见林之洋混在众人里,就像仙鹤站在鸡群里似的,更显得白净俊俏,可爱得很,不由得看呆了,直愣愣地盯着他。其他国王见她这副出神的样子,也都朝外面细看:深目国王举着一只大眼睛,对着林之洋更是眼睛都不转一下;聂耳国王一个劲儿地摇着两只大耳朵;劳民国王使劲晃着身子;无肠国王只是望着林之洋流口水;跂踵国王更是踮着脚尖儿仔细打量。
林之洋被众人看得实在站不住了,只好拉着唐敖、多九公走出殿外。多九公说:“看这情形,不光女儿国王舍不得旧相好,就连其他国王也对他挺留恋呢。”这话说得林之洋满脸通红,唐敖只能一个劲儿地笑。
连着游了好几天,林之洋的货物已经卖出去十分之八九了。这天,天朝上开来一只货船,尹元托人带来了书信。唐敖拆开一看,才知道骆红蕖的婚事已经说定了,心里特别高兴。立刻就下令开船。
走了一段时间,又经过了几个小国,像三苗、丈夫国这些,唐敖还是和多九公到处游玩,林之洋的货物也快卖完了。这天,大家聊起海外各国,唐敖突然想起之前在智佳国猜谜的时候,林之洋用“永锡难老”打了个“不死国”,于是问多九公,才知道不死国就在附近。还听说:国中有座员邱山,山上有棵不死树,吃了树上的东西能长生不老;国里还有赤泉,泉水是红色的,喝了也能不老。所以唐敖就想去看看。
可这国家藏在万山丛中,得经过好多海岛才能到,是个少有人去的地方。多九公不想去。但林之洋听说那儿有赤泉,心里也想喝点泉水,希望能长生;加上唐敖因为古人说过“赤泉能留住年华,神木能保养性命,靠着这些能得长寿,悠悠没有尽头”的话,就算难走,也执意要去。于是就转动罗盘,朝着不死国出发了。幸好正是小阳春时节,还不算太冷。
这天,三人正在船后闲聊,多九公突然叮嘱水手们:“那边有块乌云慢慢上来了,过会儿就会有风暴,得把船篷落下一半,把绳索系牢固了;怕到时候收不住,只能顺着风头飘了。”唐敖听完,往外面一看,只见太阳明亮,风平浪静的,一点要起风的样子都没有。只看见一块乌云,慢慢往上飘,长度还不到一丈。看完,就忍不住笑道:“要说这么晴朗的天会有风暴,我可不信。难道这么一小块乌云里藏着好多风暴?哪有这种事!”林之洋说:“那明明是块会带来风雨的云,妹夫你哪里懂。”话还没说完,四周就呼呼地乱响起来,一下子狂风大作,波浪大得像要涨到天上。船被风吹着往前走,就算是跑得最快的乌骓马也赶不上。风越刮越大,真像是要把江翻过来、把海搅乱似的,特别厉害。唐敖躲在船舱里,这才佩服多九公眼力好。
这场风暴一直不停。沿途虽然有能停船的地方,可风势太猛,哪里由得自己做主。不但停不了,而且船篷被风鼓得满满的,不管怎么用力,都落不下来。一连刮了三天,风才稍微小了点,大家用尽力气,才把船停在一个山脚下。
随后,唐敖来到后梢,看大家正在收拾篷索。林之洋说:“我从年轻时就在大洋上往来,见过的风暴也多了,从没见过不分早晚,一连刮三天,就是不肯停的。现在弄得昏头昏脑的,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这风要是朝着我们来的老路刮,再走两天,说不定就能到家了。”
唐敖说:“这么大的风,还真是少见。这时候顺着风飘过来,又走了多少路?这地方叫什么名字?”多九公说:“我记得这地方叫普度湾。岸上有座险峻的山岭,特别高大,从来没人上去过。至于路程,按这风的速度估计,每天能走三五千里。现在走了三天,已经有一万多里了。”林之洋说:“春天的时候我跟妹夫说水路的日期不好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唐敖因为风头稍微小了点,就站在舵楼里,四处眺望。只见船旁边这座大山岭,比起东口的麟凤山这些,显得更高更宽,远远看去,满眼都是清丽的光彩,青黑色的山峰高耸入云。看了好一会儿,早就馋得想去游玩了。林之洋因为受了风寒,所以不能一起去,唐敖就和多九公上了岸。幸好风被山挡住了,不算太大,两人随即就爬上了山坡。
多九公说:“这地方是海外最南边的地方,我们要不是遇到这场风暴,哪能到这儿来!我年轻时虽然从这儿路过,却没进过山里,只听人说,这地方有个海岛,叫小蓬莱。不知道是不是这儿?我们往前走,要是有人家,就能打听打听了。”两人又走了一段时间,迎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小蓬莱”三个大字。唐敖说:“果然像九公说的那样。”
随即,两人就绕过陡峭的石壁,穿过茂密的树林,再四处一看:山水清秀,全是美景;越往前走,山景越美,就像登上了仙境一样。
他们来的到底是什么地方呢?我们下回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