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儒林外史大白话 > 第六十七回 小才女卞府谒师 老国舅黄门进表

第六十七回 小才女卞府谒师 老国舅黄门进表(2/2)

目录

这天,宝云带着七个妹妹和众才女谢完公主,听说大家要去她家,便赶紧让仆人回府通知。卞滨听了,就让人在凝翠馆摆好桌椅,准备酒菜。很快众人就到了卞府门口,先递上门生名帖和见面礼。卞滨出门迎到二门,众才女里除了卞家、孟家的姐妹跟在后面,其他人都按名字依次往里走。进了二门,穿过厅房,丫鬟把大家领到凝翠馆。

卞滨先开口说:“各位才女先别急着行礼,我有句话说:论起师生情分,你们自然该行半礼才对。可今天人多,要是大家一起行礼,这儿挤不下;要是一个一个来,今天恐怕光行礼就完了。不如大家都行个常礼,我倒更高兴一些。”

史幽探说:“老师虽说这话,但我们能承蒙老师赏识提拔,有机会参加这么盛大的典礼,已经很感激了。何况拿宝云……七位姐姐来说,咱们还有同年的情谊,我们也是晚辈,今天第一次来拜见,哪有不行全礼的道理!”

哀萃芳接着说:“要是老师怕行礼太慢,我们就十个人排成一排一起行,用不了一会儿就完了。”史幽探立刻让丫鬟把拜垫按顺序铺好。卞滨没办法,只好受了两礼。

众人拜完师,兰芝等八个妹妹也上前行礼。卞滨笑着问:“怎么你们八个也是我的门生吗?”紫芝答道:“不光我们是舅舅的门生,恐怕宝云……七位姐姐也是舅舅的门生呢!难道我们前几天补考的卷子,不是舅舅定的名次吗?”卞滨笑着说:“名次确实是我定的,你们觉得那些批语怎么样?只要文章有一点好处,我都会批出来。我向来评文章都是这样,从不埋没别人的优点。你们看看自己的卷子,有没有觉得委屈的地方?”紫芝脸一红,说:“舅舅还说不委屈,偏偏把我考在末等(红椅子,指末位)!我还要跟舅舅讨个说法呢!”卞滨忍不住大笑起来,说道:“原来第三十三名是你的卷子啊。后来拆了密封的名字,我也没再留意。当时我看卷的时候,本来想把你这本放在前十名里,后来不知怎么就弄到后面去了。”

紫芝说:“这都是事后说的好听话,我可不领情。”众人听了,都抿着嘴笑。

行完拜师礼,丫鬟刚要收拜垫,史幽探连忙说:“等一下。”接着对卞滨说:“门生们还想请师母出来,给师母行礼。”卞滨说:“也罢,要是不见师母,你们肯定不依。刚才我已经受了全礼,师母出来,你们就行个常礼吧。”没过多久,宝云姐妹就把卞夫人请了出来。众人互相谦让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像刚才给卞滨行礼那样,给师母行了全礼。

之后,众人又跟宝云姐妹行了礼。卞滨对宝云说:“我已经让人备好了早饭,你们姐妹和兰芝……八个外甥女,替我好好招待各位才女。今天就是顿便饭,改天我再下帖子,请大家好好聚一聚。我就不陪你们了。”

卞滨走到外面,让家人卞彪把众人送的见面礼都退回去,还说:“你告诉送礼物的人,我向来不收礼,千万别再送了。要是众才女心里过意不去,以后有空,写把扇子、写副对联都行,会画画的就画点东西,我倒愿意收。至于古字古画,我更不要了。好在众才女的考卷我都看过,就算写得不好,我也喜欢,不过是图个情分罢了。”家人又送了两次礼,见卞滨实在不肯收,只好各自把礼物带回去。

卞夫人(成氏)扶着宝云,挨个儿打量众才女,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这个夸两句,瞧那个又赞两句,都不知道先问谁才好。看了好一会儿,她才说:“今天各位侄女是第一次见面,我也没准备什么见面礼,这可怎么办!也罢,我向来喜欢说吉利话,往往说的都灵验,我就送你们几句吉利话吧:‘从今以后,事事如意,福气和寿命都长长久久。’这几个字就算我的见面礼了。”众人齐声说:“多谢师母吉言!师母是福寿双全的人,您说的话,肯定能让我们多福多寿。”夫人说:“你们姐妹随便坐坐,玩玩。一会儿吃饭,这儿既是老师家,也算长辈家,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大家都别拘束才好。我也不陪你们了。”说完,就由丫鬟陪着离开了。

这边宝云正忙着请大家坐下,忽然史幽探的丫鬟过来说:“刚才家里人来报,圣上有旨,宣各位才女进朝领御赐的笔砚,还要召见若花小姐问话。”很快,各家都传来了同样的消息。大家赶紧跟卞滨告别,一起去了朝房。

武后在便殿召见众人,大家行过礼后,就在两旁侍立。若花跪在丹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上,说:“臣阴若花叩见陛下。”武后说:“刚才朕看了你家国王的奏章,又仔细问了来使,才知道你是因为避难来到这里。没想到如今竟在我天朝考中了才女,还被朕封为了女学士,这可真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佳话。你先把奏章看看,朕再额外赐你封号,好让你跟着来使,坐飞车早点回自己的国家。”旁边的大臣把奏章递给若花,若花展开一看,上面写着:

“女儿国国王臣阴奇,恭敬地向天朝皇帝陛下上书。臣恭敬地想:陛下您拥有无边的仁德,如同太阳般长久照耀天下。您的功绩能和炼石补天的女娲相比,您的道义如同月亮运行于天般合乎天道。臣早就有侍奉陛下的心意,却只有微小的诚意;我国地处偏远的海外角落,一直没能拜见陛下的圣容。如今正值天朝大力推行礼乐教化,臣的小女有幸得以入选;承蒙陛下仁德之恩广泛覆盖,连我们这偏远小国也能知晓。臣听说小女若花,因仰慕天朝科举,冒昧参加考试,侥幸得了推荐。她歌颂圣德的言语虽然拙劣,却得以跻身才女团;她的才华虽然浅薄,却有幸参加特殊的宴席。本应终身感激,至死都依恋天朝。

只是臣已经四十岁了,只生了两个孩子:若花虽已被立为太子,却让我心疼她孤身一人;小儿子仗着母亲的宠爱骄横跋扈,还暗中勾结党羽。之前国家遭遇变故(梦天忽压,指国家危难),逆子(小儿子)却侥幸得到庇护;我想祭告天地,长子(若花)却无辜受冤。贤臣和奸臣难以分辨,就像衣服上的蜜蜂,让人混淆;嫡子和庶子争夺权力,还胡乱编造宫中有蛊毒的谣言。若花担心被人谗言陷害,只好离开国家求生,幸好能像良禽择木而栖般来到天朝,也是为了替亲族掩饰过错。

后来是非终于分清,若花也已像鸾凤般高飞(指在天朝得势);可我在宫中再也听不到她问安的声音,国家的宗庙传承眼看就要断绝。臣后悔当初因溺爱而犯错,如今病重,更被忧愁煎熬。病痛难以去除,我那孤单的孩子(若花)在哪里呢?因此臣卧病在床,悲哀地恳求陛下:恳请陛下体谅臣的自责之心,体谅臣望眼欲穿的期盼,把若花赏回我国,让她能接续宗族血脉。就像晋文公(重耳)指着白水发誓归来,国家依旧完好;臣也盼望能在有生之年再见女儿,母子能恢复当初的和睦。倘若能满足臣这舐犊情深的心愿,臣必将终身像黄雀衔环般报答陛下的恩情。臣怀着惶恐的心情,叩首再叩首。”

若花看完奏章,忍不住一阵心酸,眼泪掉了下来。

面对母亲的请求,若花会回去吗?我们下回接着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