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儒林外史大白话 > 第5章 搜神记?卷五

第5章 搜神记?卷五(2/2)

目录

她通过巫师传话:“可怜天下妇女劳作不停,让她们九月九日不用干活。”她还曾现身,穿着淡青色衣服、戴着青色车盖,带着一个婢女,到牛渚津想渡河。有两个男人乘船捕鱼,她喊着求载,那两个男人却笑着调戏她:“你当我们的媳妇,就载你过去。”

丁姑说:“我以为你们是好人,没想到这么无知。你们要是人,就让你们陷进泥里死;要是鬼,就让你们掉进水里。”说完就退到草丛里。没多久,有个老翁乘船运芦苇,丁姑求他渡河,老翁说:“船上没东西垫着,怕载不了你。”丁姑说没事,老翁就挪开一半芦苇,让她站在上面慢慢渡到南岸。

临走时,丁姑对老翁说:“我是鬼神,不是人,本来能自己过河,只是想让民间知道我的事。您愿意渡我,我很感激,会报答您的。您赶紧回去,肯定能看到不一样的事,也能得到好处。”老翁说:“不用报答。”

老翁回到西岸,看见之前那两个男人掉进水里淹死了;又往前走了几里,看见几千条鱼在水边跳跃,被风吹到岸上。老翁于是扔了芦苇,装着鱼回了家。之后丁姑就回了丹阳,江南人都叫她丁姑,九月九日都不干活,把这天当休息日,各地也都建祠祭拜她。

七、赵公明助王佑治病避灾

散骑侍郎王佑病重,和母亲诀别时,听见有人通报客人来访,说“某郡某里某人,曾任别驾”。王佑也听过这人的名字,没多久,那人就来了,说:“我和你是同类人,又同乡,所以来投奔你。今年国家有大事,要派三员将军分头征调人手,我们十几人要当赵公明的下属,来得匆忙,见你家是高门大宅,就来投靠,能和你相遇是大好事。”

王佑知道他是鬼神,说:“我不幸病重,快死了,求你救救我。”那人说:“人有生就有死,和生前贵贱无关。我现在领兵三千,需要你去登记名册,这职位难得,别推辞。”王佑说:“我母亲年老,又没有兄弟,我死了没人供养她。”说着就抽噎不止。

那人同情地说:“你官至散骑侍郎,却家境贫寒,之前听见你和母亲诀别,言辞悲痛,你是贤才,怎么能让你死?我会帮你。”说完就走了,第二天、第三天又来。王佑问:“你答应救我,会说到做到吗?”那人说:“我都答应你了,怎么会骗你!”

王佑看见那人的随从有几百人,都只有二尺高,穿黑衣服、军服,用红漆做标记。王佑家击鼓祭祀,那些鬼神听见鼓声都跟着节奏跳舞,袖子挥动发出飒飒声。王佑想准备酒食招待,那人推辞说不用,又起身说:“你病在体内像火,该用水浇灭。”说着拿了一杯水,掀开被子浇上去,还说:“我留十几支红笔在草席下,你可以给别人插在头上,出入能避灾,做事都平安。”又说“王甲、李乙我都给过他们红笔”,之后握着王佑的手告别。

当时王佑能安稳睡觉了,夜里忽然醒来,叫手下掀开被子:“神用水浇我,被子该湿了。”掀开后,发现水在上下两层被子之间,没渗进去,像露水在荷叶上,量了一下有三升七合。之后王佑的病好了三分之二,几天就痊愈了。

之前那人说要征召的人,后来都死了,只有王文英半年后才去世;拿到红笔的人,后来经历疾病和战乱,都平安无事。起初有本妖书说“上帝派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带一批鬼神下凡抓人”,没人知道真假,王佑病好后看到这本书,才发现和那人说的赵公明对上了。

八、周式违命遭天谴

汉代下邳人周式曾去东海,路上遇见一个官吏,拿着一卷书求搭车。走了十几里,官吏对周式说:“我要去办点事,把书放你船上,千万别打开。”官吏走后,周式偷偷打开书,发现都是死人的名册,

没多久官吏回来,看见周式还在看书,就生气地说:“我特意嘱咐你,你怎么还看?”周式磕头磕到流血,过了很久,官吏说:“看在你载我一段路的份上,我没法删掉你名字,但你今天回家后,三年别出门,就能躲过灾祸,别跟人说见过我的书。”

周式回家后果真三年没出门,过了两年多,家里人都觉得奇怪。邻居家有人去世,周式的父亲生气,让他去吊丧。周式没办法,刚出门就遇见那个官吏,官吏说:“我让你三年别出门,你现在出来,我也没办法。之前没找到你,我还被连累挨打,现在见到你,只能这样了——三天后的中午,我会来带你走。”

周式回家后,哭着把事情告诉家人,父亲还是不信,母亲日夜守着他。到了第三天中午,那官吏果然来带他,周式当场就死了。

九、张助种李祛迷信

南顿人张助在田里种庄稼时,看见一颗李子核,本想拿走,又看见一棵空心桑树里有泥土,就把李子核种在里面,用剩下的水浇灌。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上长李子,就互相传扬。

有个眼痛的人在桑树下休息,说:“李神让我眼睛好起来,我用一头小猪报答你。”其实眼痛是小毛病,本来就会好,可众人跟着传,说盲人在树下能复明,远近的人都来祭拜,树下常有上千车马,祭祀的酒肉堆积如山。

过了一年多,张助从外地回来,看见这情景,惊讶地说:“这有什么神?是我种的李子树啊!”说完就把树砍了。

十、辛当遇神显祥瑞

王莽摄政时,刘京上奏说:“齐郡临淄县的亭长辛当,多次梦见有人对他说‘我是上天的使者,摄政皇帝该成为真皇帝。你要是不信,这亭里会冒出一口新井’。辛当起来去亭里看,果然有一口新井,深达百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