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共犯(1/2)
数据后台确实有记录,导出权限对叶雷诩这位最大投资方而言更是轻而易举。但他偏偏绕开所有便捷途径,指名要她——佴梓筠——亲自整理苏晴接近李竟思的生物标记时序图。
佴梓筠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试图厘清这其中的逻辑。若他只是怀疑未婚妻对李竟思别有所图,企图抓住把柄占据道德高地,完全可以直接调取数据,快刀斩乱麻地甩到苏晴面前,高效且符合他一贯的作风。何必多此一举,经由她的手?
她猜不透。叶雷诩的心思从来不是线性方程,而是多重变量交织的混沌模型。
但更令她心惊的发现,发生在她深入数据之后:苏晴的行动,远早于从她这里得到“信息”之前。那些精心设计的“偶遇”、恰到好处的仰慕眼神、以及试图引发共鸣的忧郁话题……时间戳清晰记录了她的步步为营。
而最耐人寻味的,当属李竟思的反应了。
他的数据,如同他本人一样,多数时间沉浸在一片低沉绵密的忧郁频率里,对外界刺激反应冷淡。
可每当苏晴精准出击——比如刻意共鸣“艺术家的孤独”,或是“不经意”展露对其钢琴曲的“深刻”见解时,那些生理数据确实会泛起一丝涟漪。
不似惊涛骇浪,倒像往平静的湖面抛了颗小石子:心率微微上扬,皮电泛起转瞬即逝的小高峰,甚至有一次,呼吸节奏竟与苏晴的话语诡异地同步了几秒。
这反应微妙得如同显微镜下的细胞震颤,若非专业设备与佴梓筠此刻的“被迫凝视”,只怕会被当作数据误差。但它确凿存在。
李竟思,这位将炽热秘密藏进冰冷躯壳、对人际关系过敏的艺术家,似乎……并未彻底拒斥苏晴这种裹着糖衣的目的性靠近?或者更悲哀的是,他沉溺于自我构筑的痛苦与艺术乌托邦,竟将这份带着“知性光环”与“仰慕滤镜”的示好,误读成了灵魂共振的微光?
佴梓筠盯着屏幕上那两条时而靠近、时而产生微弱共振的数据线,内心涌起一阵荒诞的叹息。
苏晴在精准演绎“理解者”剧本,而李竟思,则在无意识间,为这场精心编排的独角戏,投下了几枚货真价实的情感硬币。这局面,比赤裸的算计或单纯的被利用,更裹着一层令人啼笑皆非的悲情滤镜。
这份报告,佴梓筠做得极其艰难。每一次标注苏晴刻意营造的“共鸣点”,每一次记录李竟思那微弱却真实的生理反馈,都像在偷窥一场精心策划的情感欺诈,而她成了无奈的共犯。
叶雷诩要这个,究竟是想看清未婚妻的虚伪,还是……想确认某种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可能性?
凌晨三点,她终于将分析报告加密发送至叶雷诩的私人终端。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刚跳出来,她的内部通讯器就屏幕就亮了,没有呼叫提示音,只有一行冷冰冰的文字:
「视频会议。现在。专用加密线路。」
发件人:叶雷诩。
佴梓筠深吸一口气,接通的瞬间,叶雷诩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他似乎在某个私人空间,背景是奢华但冰冷的内饰,光线昏暗,只有他面前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显得轮廓分明,眼神锐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