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浮世绘 > 第207章 红线2

第207章 红线2(2/2)

目录

“这样暖和些。”亦未轻声说,心跳如鼓。

月色抬头看她,雪花落在她的睫毛上,像星星的碎片:“亦未...”

亦未俯下身,吻了她。

那一刻,世界褪去所有繁华与嘈杂,只剩下雪落的声音和两颗心跳的节奏。亦未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完整,仿佛一直缺失的那部分终于归位。

“我一直想这么做。”她低声承认。

月色微笑,手指轻抚她的脸颊:“我知道。”

圣诞节前夕,她们一起装饰月色的工作室。亦未从未如此投入地庆祝任何一个节日,但看着月色兴高采烈地挂起彩灯和装饰,她发现自己第一次对圣诞节产生了期待。

“给你。”月色递给亦未一个小盒子。

盒子里是一对红线编织的耳环,精巧别致。

“我自己设计的,”月色说,“红线,象征联结。就像我们。”

亦未摘下昂贵的钻石耳钉,换上那对编织耳环:“它们很美。”

她的礼物给月色是一套专业的编织工具,但最特别的是一本空白的相册,第一页是她们在完成那幅红色挂毯时的合影。

“用来记录我们的故事。”亦未说。

新年夜,她们一起守岁。临近午夜,月色拿出两个小杯。

“按照传统,新年应该喝点酒。”

亦未接过杯子,轻轻摇晃其中的液体:“为新年干杯。你有什么愿望?”

月色思考片刻:“我希望保持此刻的平静与快乐。你呢?”

“我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时刻。”亦未回答,与月色碰杯。

午夜钟声响起时,她们在阳台上看烟花绽放在城市上空。亦未从背后环抱着月色,下巴轻轻抵在她的头顶。

“新年快乐。”她在月色耳边低语。

“新年快乐。”月色靠在她怀里,手覆上她的。

一月中旬,亦未的公司面临一场危机。一个大客户突然撤资,导致一个重要项目濒临崩溃。亦未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处理此事,连续几周几乎以公司为家。

在这段艰难时期,月色的工作室成了她唯一的避风港。即使只能停留片刻,那种温暖平静的氛围也能让她重新充电。

“你需要休息,”一晚,月色看着亦未眼下的阴影,心疼地说,“你这样会累垮的。”

亦未揉着太阳穴:“等这个项目稳定下来...”

“世界永远不会有完全平静的时候,”月色递给她一杯热茶,“记得吗?编织需要暂停,需要回望,否则可能会走错方向而不自知。”

亦未叹了口气,她知道月色是对的。第二天,她强制自己休息,与月色一起去郊外散步。冬日的阳光苍白但温暖,光秃的树枝在天空中勾勒出简练的线条。

“有时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从前,”亦未nfess,“那个只知道工作的自己。”

月色握住她的手:“你不会的。成长不是直线前进,而是螺旋上升。有时看似回到原点,其实已经站在不同的高度。”

亦未停下脚步,面对月色:“如果没有你,我可能真的会回到从前。”

危机最终解决了,但过程让亦未精疲力竭。她意识到自己需要重新思考生活的平衡。一个周末的早晨,她在月色的工作室里提出了一个想法。

“我想学习编织一件完整的作品。一件大衣。”

月色有些惊讶:“那是个大工程,需要很长时间。”

“我知道。”亦未微笑,“但我有时间,不是吗?”

于是她们开始了这个项目。亦未选择了深蓝色的毛线,象征夜空。月色指导她如何测量尺寸,如何设计款式,如何一针一线地编织。这个过程缓慢而细致,对习惯即时成果的亦未来说是个挑战,但她坚持下来。

编织过程中,她们交谈,分享记忆和梦想。亦未讲述了她的童年,那个充满期望却缺乏温情的家庭。月色则谈到她如何从广告行业转向手工艺,如何在母亲去世后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我们都在编织自己的生活,”月色说,“有时是主动选择图案,有时只能跟着线走。”

二月的某个下午,亦未在大衣上编织着一个特别复杂的部分时,不小心犯了一个错误。她本可以轻易修复,但却停了下来。

“怎么了?”月色问。

“我记得你说过,有时瑕疵应该保留,因为它们成为作品故事的一部分。”

月色微笑点头:“你学会了。”

亦未看着那个错误,第一次没有因为不完美而感到焦虑。这个错误将成为她学习过程的见证,提醒她成长的可能。

当晚,她们一起在工作室吃晚饭。饭后,月色拿出一个盒子。

“这是我从母亲那里继承的,”她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套古老的编织工具,“她告诉我,这些工具曾经帮助她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亦未轻轻触摸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工具,感受到一种传承的力量。

“我想与你分享它们,”月色继续说,“因为你让我明白,爱不只是情感,也是一种手艺,需要学习,需要练习,需要耐心。”

亦未感到眼眶湿润。她握住月色的手,说不出话来。

三月初,亦未的大衣接近完成。那是一件简洁而优雅的外套,深蓝色的毛线中隐约可见银色的丝线,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最后的收尾工作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完成,当亦未穿上那件大衣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它不仅是温暖的,”月色帮她整理衣领,“还承载了时间和记忆。”

亦未在镜子前转身,看着镜中的自己。那个曾经只穿高级定制服装的女人,现在穿着自己亲手编织的大衣,眼中有了不同的光芒。

“这是我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她说,“来自我自己,也来自你。”

春天来临的时候,亦未和月色一起策划了一个小型的联合展览。亦未提供商业策划和场地,月色负责艺术指导。展览名为“生活的编织”,展示各种手工艺术作品,同时探讨现代生活中手艺与情感的价值。

开幕式上,亦未意外地自信满满地介绍着每件作品,分享自己学习编织的心得。她的商业背景和月色的艺术视角完美结合,使展览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展览的最后一件作品是她们共同完成的那幅红色挂毯,现在命名为《红线》。在挂毯旁边,展示着亦未编织的深蓝色大衣,以及月色设计的其他作品。

一位记者采访她们时问道:“你们认为手工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是什么?”

亦未看了一眼月色,接过话筒:“它提醒我们,在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世界里,有些东西依然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亲手创造。就像情感,就像爱。”

月色补充道:“每一件手工作品都承载着制作人的时间和心意。当你触摸它时,你触摸的不仅是材质,还有那段被编织进作品里的生命。”

展览结束后,她们疲惫但满足地回到月色的工作室。月光如水,洒在安静的工作室里,那些线卷和工具在银辉中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

亦未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月色。

“又一件礼物?”月色笑着接过。

“打开看看。”

盒子里是一对素雅的银戒指,表面有精细的编织纹理。

“月色,”亦未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你教会我感受生命的美好,让我明白生活不只有效率和成就。你是我生命中那条红线,连接着我与这个世界,与我自己。”

她拿起一枚戒指:“你愿意永远与我一起编织生活吗?”

月色的眼中泛起泪光,她伸出手,让亦未为她戴上戒指。

“我愿意。”

然后她拿起另一枚戒指,为亦未戴上:“也请你继续教我勇敢地拥抱这个世界,就像你拥抱不完美的生活一样。”

她们相视而笑,在月光中接吻,手指上的红线戒指在黑暗中微微发亮。

后来,亦未在自传中写道:“我曾以为生命是一场需要赢得的竞争,直到我遇见那个教会我生命之美的人。她就像月光,安静地照亮我忽略的角落。我们共同编织的生活,有瑕疵,有错误,有拆掉重来的部分,但正因如此,它才真实而温暖。那根连接我们的红线,有时可见,有时隐形,但永远坚韧。而我终于明白,怀民亦未寝,是因为心有牵挂;月色入户,是因为心扉敞开。”

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但在这间充满线和布料的工作室里,两个女人找到了彼此,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编织继续,一针一线,一日一夜,在时间的长河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图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