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浮世绘 > 第209章 红线4

第209章 红线4(2/2)

目录

亦未沉默片刻,反手握住月色微凉的手指:“那你说,该怎么办?”

“也许我们可以设置一个独立的区域,用于更具实验性和商业性的合作,与核心的手艺展示区既联结又区隔。并且,建立一套筛选合作品牌的标准,确保其理念与我们相符。”月色缓缓说出她思考已久的想法,“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编织。把不同的线,编织在合适的位置。”

亦未看着她,眼里的焦躁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思。第二天,她重新召集了会议,提出了修改后的方案——设立“创新工坊”区域,并制定了详细的合作品牌准入机制。这个融合了商业考量和艺术坚持的方案,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场风波让亦未更深地理解了“红线空间”的本质,它不是一个需要被“管理”的项目,而是一个需要被“滋养”的生态。她开始放慢节奏,学习倾听那些看似不切实际却充满生命力的想法,学习用更柔软的方式去引导和协调。

夏去秋来,“红线空间”逐渐步入正轨,形成了集展览、教学、体验、设计品售卖于一体的独特模式。它成了城市中一个特别的存在,既吸引着追求个性化体验的年轻人,也抚慰着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到疲惫的心灵。

一个微凉的秋夜,亦未和月色送走最后一位学员,锁上空间的大门。月光如水银般泻在空旷的院子里,远处的城市灯火如同坠落的星辰。

“累了?”月色看着亦未眼下淡淡的阴影,轻声问。

亦未摇摇头,靠在月色肩上,两人一起看着天上的月亮。“是充实。”她顿了顿,说,“比完成一个十亿级别的并购案,更让我感到充实。”

月色轻笑:“因为这里倾注了你的心,而不只是你的头脑。”

“还有我的手。”亦未抬起手,指尖在月光下显得格外修长,曾经只敲击键盘和签署文件的手,现在也能熟练地穿针引线了。那枚银戒在她指间闪烁。

她们慢慢走回工作室。亦未忽然说:“我最近在看苏东坡的其他诗词。”

“哦?”月色有些意外,亦未向来对诗词歌赋兴趣不大。

“看到他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亦未的语调平缓,带着思考,“以前觉得这诗太苍凉,人生无常,痕迹易逝。但现在觉得,或许正因为痕迹易逝,才更要认真地留下痕迹。就像那些红线,那些手工作品,即使微小,即使最终会磨损,但它们存在过,联结过,温暖过某个时刻,这就够了。”

月色停下脚步,在月光下凝视亦未。亦未的眼中,有一种她从未见过的、通透而温柔的光泽。那个曾经只相信永恒数据和确定收益的女人,此刻在谈论无常与瞬间的意义。

“你变成了一个哲学家。”月色轻声说,带着无限的怜爱。

“是你教会我感受生活,”亦未拥住她,将下巴抵在她发间,“生活本身就是最深刻的哲学。”

回到工作室,月色从柜子深处拿出一个木盒。“给你看样东西。”

木盒里,是一幅未完的织锦。底色是沉静的深蓝,上面用极其繁复的针法,开始勾勒一些交错的红线图案,那些线条比《交织的叙事》中的更为古拙、神秘,似乎蕴含着某种古老的密码。

“这是我母亲留下的,”月色抚摸着织锦,眼神悠远,“她说是从外婆那里传下来的图样的一部分,据说源自某个古老的部落,象征着生命、联结与传承。她没能完成就走了。”

亦未看着那幅未完的织锦,那些红线在深蓝底子上,如同暗夜中的星轨,等待着被续写。

“我们可以一起完成它。”亦未说。

月色抬眼,眼中有着惊讶和感动。

“你和我,”亦未的手指轻轻划过那些未完成的红线,“我们一起,把这条线,继续织下去。”

窗外,秋夜深长,月光静静地笼罩着这座城市,笼罩着这间温暖的工作室,笼罩着两个决定用余生去编织同一幅画卷的女人。

亦未想起最初,她因为失眠和空虚走进这里,学习如何将一根线变成世界。如今,她终于明白,世界本就是由无数这样的线交织而成。而她何其有幸,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红线,并学会了如何与它,以及它所联结的所有生命,温柔共织。

怀民亦未寝,因心有归处;月色入户来,自此长伴天明。

(全文完)

目录
返回顶部